第202章 入覲

我隨巴根來到御前時,皇帝正在中心閣附近,怯薛歹已搭起金脊五殿綵樓,供皇帝登高觀賞。我提起袍角,拾級而上,心想:這萬家燈火的上元之夜,皇帝縱然與民同樂,也仍要高高在上的。他是怕一旦走下高閣,就會像庶民一樣湮沒於廣袤無垠的帝國,成了沙漠中的一粒沙,草原上的一株草麼?

我搖頭自哂,抹掉腦中紛紜的思緒,待踏上最後一級臺階,忽必烈的目光恰好拂過來。

“父皇。”我輕聲問候。他左右並無旁人,女孩侍衛都在綵樓下候着,“忽都魯揭裡迷失呢?她不是陪在父皇身邊麼?”我疑惑問。

“她嫌陪我一個老頭子看燈火無趣,和姊妹們遊街賞花燈去了!”老皇帝摸着自己的鬍子,一雙暗沉的眼睛映着夜空,是千里輝光中最古拙深邃的顏色。

“我來陪着父皇罷。”我低低迴道,不去看他,目光掠下高閣,掠過夜色,落在海子旁一株株奪目耀眼的火樹銀花上。

老皇帝無言,緩步至我身旁,扶着闌干,和我一起眺望這綵樓下方的萬點燈火。在溫暖的燈輝中,冷峭的寒風竟也變得柔和,拂在臉頰上,像情人的手給予的粗糲又深情的撫摸。

“察蘇,你那時寧願做個平頭百姓,也不願回到深宮,是覺得過着普通人的生活,纔會踏實溫暖嗎?”

聞言,我愕然看他,沒想到這個素來強悍的父親也變得憂鬱敏感起來。濃黑的夜色遮不住他枯白的髮梢,流溢的輝光也填不滿他臉上的溝壑,悠悠歲月從他眼中穿梭而過——他的確是更蒼老了。

“這萬里山河都是父皇的,待伯顏回朝,江南之地也是父皇的。無論我身在哪裡,腳下踩的,都是父皇實實在在的河山——父皇何來此語?”

“有時站得太高,也會覺得孤寒吶!”他空洞一笑,目光籠罩着無邊夜色下的廣袤帝國,眼裡卻是無可觸及的空虛寥落。

我心情一滯,隨即道:“眼下宋國請降不過是一二日的事,這不是天大的喜事?父皇又在憂心什麼?”我遲疑道,心頭驟然浮出隱憂,試探開口,“難道西北那邊 ……”

想到這裡,突然不敢去問:西北軍事若有不虞,他——安童,又會如何?

我想到他,又想到兩年前我們也是重逢在上元之夜。可是這溫暖如此短暫而虛幻,不到兩年,我們又天各一方。就怕以後也是這樣漫長無盡的永夜。

我眼睛一酸,一顆心鐵石般的往下墜,再也生不起一絲希望。禾忽叛亂,若得海都、篤哇響應,那木罕和安童可堪抵擋?當年忽禿倫下命襲殺曲律的斤,也是毫不留情呢!

“安童所部偷襲禾忽軍隊,盡獲其輜重。海都聞訊,已退兵了。朕已派昔都出使,安撫海都。西北那裡,暫時安定了……”

忽必烈驀地開口,望着我惶惶無依的神色,瞭然一笑:“安童和那木罕都無事,勿要憂心了。”

“……”我呆望着他,腦中一片空白,眼淚卻忍不住簌簌落下。待漸漸回神,心裡仍是愀然作痛,一時喜一時悲,淚水蜿蜒流進口中,正是心裡說不出的鹹澀滋味。

“這是好事,怎麼還哭了呢?”忽必烈嗤笑道,而後伸手爲我擦淚。我亦覺羞赧,笨拙地去抹掉臉上的淚,“恭喜父皇平定叛亂,兒、兒臣這是高興……”

我訥訥說着,有些語無倫次,思緒又不知飛到哪裡:西北叛王暫時平定,安童和那木罕何時能回來?他們若撤軍,海都會不會捲土重來?

這麼想着,又惱恨自己杞人憂天:眼下這樣,還有更好地結果麼?只要安童無事,就算暫時的分離又能如何?

“此事尚未外宣,朕告訴你,是叫你定下一顆心。你不是普顏忽都,縱然有情,又何必苦守着安童?是時候想想你自己的事了!”

忽必烈苦笑一聲,又道,“你們二人這麼多年,朕都看在眼裡,若非木華黎的出身,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朕雖有心,也實在是不能了……察蘇,你這麼枯等,摧折別人,也摧折自己啊!”

“我不婚不嫁,卻不是爲他苦守!”

剛剛騰起的喜悅蕩然無存,我怫然作色,衝口否決,也不顧皇帝惱怒,冷冷一笑,轉身步下彩樓,拂袖而去。

……

正月十八,面對伯顏大軍壓境的南宋君臣,終於進獻降表和傳國玉璽;三月,宋主趙顯和全太后及諸宮人北上朝覲。煌煌三百年的趙宋一夕滅亡,遼宋夏金分裂幾百年的局面也在忽必烈手中終結。作爲蒙古大汗,軍功是立身之本。統一南北這一煊赫功業,爲忽必烈帝位的合法性填上一筆濃墨重彩的註腳,日後面對海都,他也更有底氣。

伯顏佔領臨安,宋主北上朝覲,南方文天祥的義軍也被謝太后下旨解散,但福建、兩淮、兩廣、川蜀等地,宋軍仍在抵抗。伯顏在臨安城設立臨時建制後,便押解小皇帝和全太后諸人北上,各地元軍的進攻仍在進行。南宋諸王中,益王、廣王逃出臨安,益王趙昰在福建被大臣陸秀夫、陳宜中擁立爲新帝。元宋之戰尚未終結,至於崖山海戰乃是後話了。

……

四月末,南宋君臣在伯顏的監護下終於抵達上都。五月,伯顏先行入城,軍隊護送着全太后和小皇帝跟在其後。伯顏高歌凱旋,忽必烈爲表嘉賞,特命太子真金率文武百官出城郊迎,我也隨同出迎。

上都郊外,伯顏一行遠遠而來,大隊尚卷在煙塵中,就有雄渾嘹亮的軍歌隨風掠過。軍中鼓樂齊鳴,大旗獵獵招展,阿剌來大麴宛如粗糲的風沙一般撲在臉上。這曲調甚是慷慨蒼涼,我聽在耳中,看着大軍後迤邐而來的南宋君臣,心裡頗不是滋味。風捲着塵沙刮過,一時迷了眼,眼睛澀痛時,更覺那曲子多了幾分悲切。

真金卻無這般情緒,他興致高昂,一臉喜色,遙望着越來越近的軍隊,雙手無意識地攥緊繮繩,竟似按捺不住。元廷出迎隊伍中,儀仗隊和伎樂在前,戴珠翠、衣銷金,擎旗執鼓夾道相迎。待那邊軍歌歇了,這邊儀鳳司便吹打彈唱起來,隊伍中烘出一派歡騰喜樂的氣氛。我被這喧囂的鑼鼓一吵,心裡竟說不出的躁惱。

儀仗隊之後是文武百官,以平章政事阿合馬居首,省院臺大臣緊隨其後,我和真金則在最後。待兩方人員近了,這邊儀仗隊分列兩側,那邊伯顏一人上前,正要下馬見禮,忽見百官中一個圓碩的身影打馬飛奔而去,獨身相迎。衆臣哪料到這位不按儀程行事,全都愣在原地。真金見狀,微露不滿,命怯薛歹去責問情況,都堂大臣卻結結巴巴地回道:“阿合馬平章獨自上前相迎,我等正不知如何是好,還望太子殿下明示!”

提到這個名字,真金眼中又燃起怒火,礙於百官在側,只得暫時忍氣。我解勸道:“阿合馬定是見伯顏立下大功,有意巴結,伯顏又豈會不明?只怕是要碰一鼻子灰呢!且看着罷。”

真金臉色僵了片刻,才稍稍好轉,不再言語,只哼笑一聲,漠然觀望。那邊伯顏早已翻身下馬,阿合馬肥碩的身體擠上前,同他言語了一陣,而後卻見伯顏從腰上解下一物,遞給阿合馬。阿合馬推脫了兩番,才接在手中,而後兩人騎馬一併過來了。

我和真金皆不明詳情,只待二人近了,才能觀望個究竟。阿合馬雖然一臉喜氣,眼神卻是冷森森的,帶着幾分微不可察的怨毒。伯顏卻不甚在意,仍然一副磊落模樣。他在軍旅多時,早已歷練出一身精悍強勁的氣質。在真金面前,雖然謙遜自抑,然而神色威嚴,望之巍然,讓人肅然生畏。

真金奉旨出迎,雖有儲君之尊,亦不敢怠慢,稍稍着眼打量片刻,便上前執手慰勞一番。一旁侍從早已端上酒水,真金親自賜酒:“伯顏丞相爲陛下平定南家思,功高蓋世。本王替陛下敬丞相一杯!”

伯顏單膝下跪,接過酒鄭重飲了,才起身道:“臣惶恐。此乃陛下籌劃,阿朮效力,伯顏何功之有?”

真金聞言,默不作聲,靜靜審視他有時,眸光突然變得犀利。觀他這般神色,我也暗暗心驚,一時不明其意。伯顏卻一直低首斂容,不動聲色,從容任其打量。而後真金一笑,滿意點點頭,臉色又和悅起來,“丞相過謙了。若無丞相,三軍羣龍無首,可怎麼攻下臨安城?”見伯顏神色一滯,又寬慰道,“丞相隨本王一起覲見領賞罷。宋主和全太后,陛下早已備下盛宴款待。至於繫頸牽羊之禮,陛下寬仁,已下旨免了。衣冠服色亦無需改換,仍依宋朝便好。”

“臣代宋主謝聖天子寬仁厚德!”伯顏向北肅然一拜,早被真金扶起,笑道,“宋主和全太后也已到了罷,陛下吩咐務必好生款待,萬不可怠慢了!”言罷,便吩咐怯薛歹導引宋主一行款款入城了。

……

有太子代爲出迎,皇帝和皇后只高坐正殿大安閣,等待宋主入覲。此時,我和真金也已入殿,同諸王列坐於兩側。禮官得皇帝授意,傳伯顏和南宋君臣一同入覲。伯顏先行入殿,同皇帝稟報此番戰況和江南諸地安撫事宜,忽必烈又親自賜酒,慰勞一番,當即授予他同知樞密院事,增食戶至六千。伯顏只跪在地上,謙辭不受。忽必烈見他這般謙卑模樣,心懷大暢,走下御座,俯下臃腫的身體,親自把他扶起:“你是立下大功勳的重臣,是朕所倚重的左膀右臂,這點封賞還當不起嗎?”

忽必烈雖和顏悅色,然而一雙眸子盯緊伯顏,眼神極勁厲,似要洞穿人心。大殿上也是一片屏息,因沉寂而顯得壓抑。我觀望皇帝神色,又憶起之前真金打量伯顏的神情,心裡恍悟過來:自伯顏回京,這一言一行,都承受着來自皇帝的考驗。

伯顏只低着頭,不敢直視天顏。在皇帝的君威下,他不似在城外那般自若,後背繃得極緊,像是撐滿的一張弓,小心斟酌着分寸,不敢有絲毫懈怠。見他這般,我心底生寒:在朝堂上,身爲臣子的伯顏,在某些方面應是比我更瞭解這位天子的性情和想法罷。

我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目光卻下意識去尋殿中某人,果見外命婦中別速真神色緊張,滿臉憂懼,眸光全都傾注在丈夫身上。我向她以目示意,叫她寬心,她卻絲毫看不見。

“伯顏自西域來,本是沒有根腳之人。蒙陛下賜婚,又賞下大官職,才得有今日。此番平宋,全賴陛下成算,諸將協力,伯顏哪有寸功?陛下折煞微臣,臣不敢受賞。”

此言與之前如出一轍,忽必烈靜靜聽着,見他話語沉靜,並無作僞之意,審視半晌,方滿意道:“丞相何來此語?朕豈會薄待有功之人,叫天下寒心?且安心領賞罷。”

伯顏又推辭幾番,見皇帝情真意切,方謝恩退至一邊。皇帝又坐回寶座,命禮官宣南宋君臣。一時禮樂大奏,諸人在怯薛歹的導引下緩步入覲。

因有聖意,宋人衣冠不改,是以諸人仍服宋室朝服冠冕,同殿中蒙古君臣的質孫服相比,又是另一番風貌。走在前方的兩人,身形甚是纖弱。小的那位,不過是六歲稚子,似是得了教誨,不敢隨意張望,只緊緊攥着身旁婦人的手,邁着小小的步伐緊步朝前走着。他身側的婦人也不過三十,雖身姿瘦削,因穿着華服,自有一番氣度。兩人走至殿中,朝忽必烈、察必二人跪叩。二人身後還有南宋宗室大臣也跟着一同叩拜。

“臣妾全氏、臣趙顯叩見二聖。”

沉寂無聲的大殿中,全太后和小皇帝的聲音宛如風中蘆葦一般纖柔,叫人不忍卒聽。滿殿黑壓壓跪下的,是一派宋國衣冠,與周圍高坐的蒙古服飾相比,更讓人別生感慨。這殿中臣服的,豈止是一對孤兒寡母,而是兩宋沉甸甸的千里江山。而這大好山河拱手讓人的罪過,豈是應由這可憐婦孺一力承擔的?家國淪喪,到底又是誰的罪過?

衆人叩拜有時,就聞殿中一片片隱隱的哀慼之聲。忽必烈俯視着閣上衆人,眼中喜悅終是化作一嘆,和悅道:“衆卿都起身罷。太后和宋主遠道而來,風塵勞苦,賜座!”

全氏和幼帝連忙謝恩,仍是跪伏於地,不敢起身:“陛下免去繫頸牽羊之禮,臣不勝感激。陛下寬仁,臣必誠心歸附,以報聖天子厚德。”

聽他們這般言語,皇帝動容有時,旋即揮揮手:“都起身罷。”而後命怯薛歹扶太后宋主入座。察必一直默默目視着這對母子,神情憂戚,臉上並無喜色。忽必烈無意間瞥見她這副神情,目露不解,一時也沒說什麼,只叫禮官宣讀封賞。

小皇帝趙顯當即被封爲瀛國公,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徒,太后全氏被封爲郡夫人,宗室重臣也都有相應封賞。而後不免又是一番叩拜謝恩,南宋君臣穿着異國衣冠齊齊山呼叩拜,一時讓皇帝的尊榮和威望達到了極點。忽必烈心情格外舒暢,而後免了禮數,宣佈開宴。諸人依序坐好,便有寶兒赤、答剌赤端着酒肉奉到衆人面前。

全太后和小皇帝頗得忽必烈殊遇,緊挨着諸王公主坐下。然而面對食案上的異國珍饈,哪裡下得了口,只是低首坐着。不多時,那小皇帝竟盯着眼前的烤羊腿哀哀地哭出聲來。全太后急急哄勸,好一陣兒才安撫住幼子,而後又連忙起身,向親自來敬酒的皇帝謝罪:

“今日是陛下吉日,幼子無狀,還望陛下恕罪!”

忽必烈正在興頭,怎會計較這些微末小事,暢笑道:“夫人言重了,二位遠道而來,必是不適應異國飲食,不妨事的。”

說罷,便親自勸酒:“朕有招待不週處,夫人但說無妨,這杯酒還請夫人飲下。”

全氏心裡憂懼,哪裡敢推辭,忙謝恩接過,一杯滿飲而盡。她似乎不適應馬奶酒的口味,飲得辛苦,待酒水嚥下後又生生忍着,不敢咳出聲,一時忍得臉色發紅。忽必烈見了,也體貼一笑:“夫人不慣飲蒙古奶酒,不必勉強。”隨即命人端上漢地酒水果飲。全氏見皇帝通情達理,心下一酸,竟似要落淚,仍一力忍着,只偷偷用衣襟擦拭眼角。

皇帝之後,又有皇后、太子輪番敬酒。全氏都一一飲下。察必並不端着皇后威嚴,只像對待自家姐妹一般,執其手噓寒問暖。又拉過幼主趙顯,彎下身一番耐心的哄弄,小皇帝雖年幼,竟頗爲懂事,也不哭鬧,只安靜規矩地謝恩問好,乖順地讓人心疼。

察必見狀,不忍道:“天可憐見,你母子二人爲何生在皇家?”全氏聽了,又不禁潸然落淚。小皇帝卻是懵懵懂懂,仰頭睜着大眼睛無辜地盯着察必,像在無聲地詢問。察必見他這般,不得不安撫一番:“瀛國公不慣這裡的肉食,本宮已命尚食局備下江南糕餅甜點了。好生用罷,不要餓了肚子。”

我在一旁無聲觀望。忽必烈夫婦對宋主可謂禮遇,所行也是發自真心,不似作態。遙想前朝,北宋君臣后妃被擄北上時,並無這般優待。面對降國君臣,忽必烈所爲稱得上寬厚優容。

我默默想着,也不知這北上朝覲的宗室中有無宋國公主。可這些滅國覆家的公主,縱然再得優待,失了自由身,怕是連尋常人家兒女也不如。這樣的命運落到身上,她們也不得不用纖弱的身體來生受。山河淪喪,這些無辜女子卻又做錯了什麼?

察必和真金敬酒後又安撫了幾句,便離去了。我想到自己身份,依禮也應該敬酒,便執杯上前。全氏和幼主又連忙行禮,早被我扶起:“夫人何必拘禮?”

說罷,也端起酒杯遞與她:“夫人不妨賞個薄面,爲我飲下這杯。”

全氏並無猶豫,謝恩後就端酒至脣邊飲了起來。她似是飲得急了,臉頰已是一片芙蓉色,眼梢也是泛紅。我見她飲得艱難,一時後悔,擡手止住:“是我疏忽了。夫人路途勞頓,今日又連番飲酒,身子哪裡吃得消?這酒略沾便好,不必強飲。”

她見我體恤,遲疑片刻,才放下酒杯,默然對視我的面容,片刻後竟忍不住泣涕出聲,小皇帝見母親這般,慌得呆住了,只用小胳膊抱緊母親身體,奶聲呼喚:“母后,母后!”

“你要記住,從今往後,不得叫母后!”全氏厲聲喝止,強忍住眼淚,扶着小皇帝的肩膀切切叮囑。小皇帝見母親神色嚴厲,也不敢多問,卻又不明其意,只是委屈無聲地盯住她。母子對視片刻,終又忍不住抱頭哭泣。我任他們哭了一會兒,才勸慰道:“事已至此,夫人切不可太過傷懷,還需以身體爲重。日後有事,不妨說與我,我總能盡一份力的。”

“公主體貼,臣妾感念在心。聖眷隆厚,臣妾並無不便之處……”

我無聲看了她片刻,不再多言,囑咐左右照顧好這母子二人,也提步走了。

……

待宴飲結束,已至夜裡,諸人各自散了。侍者卻又通傳皇帝叫我去後.庭。我稍稍拾整,來到忽必烈的暖閣,卻見母親察必也在。

我剛一進門,還未及問候,就被滿室珠光晃花了眼。夜裡光線晦暗,更顯珠寶璀璨奪目。雜陳於閣中的,正是伯顏命人從臨安海運而來的南宋珍寶器物。金銀器具、字畫典籍、瓷器香藥應有盡有。趙宋皇室以風雅傳世,府庫典藏自是不俗。蒙古征戰千里,所經之國無數,忽必烈眼界寬廣,尋常寶物並不入眼。眼下卻滿心喜悅地打量着這些珍寶,忍不住嘖嘖稱讚。

母親卻只袖手坐在坐牀上,沉默不語。自白日以來,她就鬱鬱寡歡,我也疑惑不解。忽必烈仍是掩不住的喜氣,負手踱到察必面前,又望望我:“這都是宋國皇帝攢下的寶貝,如今歸了朕,也便是你們的了。你們母女看看,有什麼中意的,儘可拿回去擺設……”

我驚訝於他的慷慨,稍稍一想,便明白了些:眼下宋室北上歸降,西北禾忽之亂業已平定,日本那裡也派出使者;其餘未平定的州郡,繼續用兵便是了,也不過是個時間問題……忽必烈的確無甚煩擾。南宋疆土已盡握掌中,區區寶物還算得了什麼。

如此一想,我便上心打量起這些雜陳的珍品,不意母親卻忽然開口:

“妾謝過陛下賞賜。這些寶物,不過宋人貯藏以備子孫之需,然子孫不能守,而今歸於我家,妾何忍取一物!”(1)

忽必烈聞言,拊掌大笑:“南家思沃土千里,亦不過是宋太.祖遺於子孫之物,南宋君臣守不得而盡歸於朕。察必,依你之言,朕更不忍心取他人尺寸河山了!”

察必見他故意曲解,頗爲懊惱,蹙着眉頭不再說話。母親雖也日漸年老,但經年沉澱的風韻,卻隨歲月流逝而越發動人。忽必烈靜靜端詳她,心下歡喜得不行,在她低眸間,悄悄上前一把攬住,在她耳邊低聲笑道:“這是朕的好事,也是你的好事。這麼多年你陪着我,風風雨雨都過來了。如今海內一統,朕心裡高興,也想讓你跟着高興。今日你卻爲何悶悶不樂?”

他言語真摯,神色溫和,全無君王的架子,儼然尋常夫妻間的閒敘。這樣的他卻是極少見的,我心下震動,只默默在一旁看着,凝視他的一舉一動。

察必任他摟着,靜默半晌,終於輕輕倚在他肩頭,嘆聲道:“陛下有如此功業,妾哪裡不歡喜?妾只是不敢忘記歡喜之後的隱憂。自古未有千歲之國,不知陛下打下的江山,子孫能否守得住呢?妾只望這樣的事不要落在自家子孫頭上……”

“你呀,想的卻是長遠!”忽必烈越發擁緊她,臉貼着她的臉頰,低語道,“朕縱有心,也只管得二世三世,百年之後的事,朕也管不得。只要真金能繼承父志,朕幫他懾服諸王,也放心把社稷交託於他。孫兒輩呢,答剌麻八剌最有氣象,鐵穆耳這小子也好,只是嗜酒的毛病改不了……”

察必見他提及了兒子孫子,漸漸心安,兩人低低絮語好一陣兒,纔想起久立一旁的我,頗覺尷尬。忽必烈緩緩擡眸,對上我的目光,我莞爾一笑,而後毫不客氣地開口:“父皇,這些寶物,兒臣卻想討要一二呢!”

第136章 轉機第69章 國事第249章 春草第239章 徵辟第216章 隱瞞第152章 降附第14章 點兵第220章 人心第222章 引薦第68章 封王第42章 辯駁第128章 盟誓第74章 漕渠第57章 使臣第130章 勸慰第15章 秘事第9章 診病第22章 出征第248章 夙願第123章 承諾第106章 柔情第64章 玩鬧第13章 結交第228章 謗怨第1章 莽原第44章 看戲第192章 伴讀第217章 審問第92章 圓議第209章 法事第243章 平叛第114章 雙喜第105章 鬥鷹第16章 出逃第223章 疑心第163章 大都第153章 生機第74章 漕渠第187章 姐妹第203章 情竇第29章 表態第92章 圓議第71章 斥責第158章 決戰第40章 比試第137章 晚宴第42章 辯駁第13章 結交第70章 要挾第142章 對策第21章 參謀第203章 情竇第181章 春水第31章 稱汗第106章 柔情第192章 伴讀第27章 北返第168章 宴飲第64章 玩鬧第47章 學堂第182章 柳林第168章 宴飲第120章 學字第212章 孤臣第111章 成全第222章 引薦第41章 勸解第90章 糾偏第116章 出嫁第115章 待嫁第107章 失信第123章 承諾第39章 凱旋第77章 問道第52章 坦誠第176章 夜遊第81章 道喜第111章 成全第84章 拜訪第176章 夜遊第162章 旅人第52章 坦誠第220章 人心第52章 坦誠第105章 鬥鷹第175章 除夕第195章 痛打第187章 姐妹第45章 雷雨第66章 靜謐第229章 牽涉第51章 叛亂第74章 漕渠第61章 亂局第69章 國事第159章 出路第159章 出路第184章 詢問第92章 圓議
第136章 轉機第69章 國事第249章 春草第239章 徵辟第216章 隱瞞第152章 降附第14章 點兵第220章 人心第222章 引薦第68章 封王第42章 辯駁第128章 盟誓第74章 漕渠第57章 使臣第130章 勸慰第15章 秘事第9章 診病第22章 出征第248章 夙願第123章 承諾第106章 柔情第64章 玩鬧第13章 結交第228章 謗怨第1章 莽原第44章 看戲第192章 伴讀第217章 審問第92章 圓議第209章 法事第243章 平叛第114章 雙喜第105章 鬥鷹第16章 出逃第223章 疑心第163章 大都第153章 生機第74章 漕渠第187章 姐妹第203章 情竇第29章 表態第92章 圓議第71章 斥責第158章 決戰第40章 比試第137章 晚宴第42章 辯駁第13章 結交第70章 要挾第142章 對策第21章 參謀第203章 情竇第181章 春水第31章 稱汗第106章 柔情第192章 伴讀第27章 北返第168章 宴飲第64章 玩鬧第47章 學堂第182章 柳林第168章 宴飲第120章 學字第212章 孤臣第111章 成全第222章 引薦第41章 勸解第90章 糾偏第116章 出嫁第115章 待嫁第107章 失信第123章 承諾第39章 凱旋第77章 問道第52章 坦誠第176章 夜遊第81章 道喜第111章 成全第84章 拜訪第176章 夜遊第162章 旅人第52章 坦誠第220章 人心第52章 坦誠第105章 鬥鷹第175章 除夕第195章 痛打第187章 姐妹第45章 雷雨第66章 靜謐第229章 牽涉第51章 叛亂第74章 漕渠第61章 亂局第69章 國事第159章 出路第159章 出路第184章 詢問第92章 圓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