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一、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特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統領着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爲,是黨員幹部道德品行之魂。培育黨員幹部道德品行,必須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位居最高層次,起着龍頭地位,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追求。

第一,富強,即民富國強。富強之所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之一,正在於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社會主義國家及其公民利益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物質基礎。

實現國家富強,需要樹立富強中國觀。實現富強的主體是人民,實現富強的最終目的是增進人民幸福。倡導富強,實質上就是倡導民富國強。人民是實現國家富強的主體力量,也是國家富強的受益者。實現人民幸福是社會主義最高價值原則,增進人民福祉是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幸福是多方面的,不僅僅限於富裕,但一定程度的物質豐裕是國民幸福的基本前提。國家是人們生存於其中的最重要社會形式,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互爲條件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們通常說“國”與“家”不可分,就是基於這個道理。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國家的貧弱會給人民帶來困苦或災難,而國家的富強是爲民造福的重要前提。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建設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要任務。民富而國強,纔是國家的真正富強。人民富足,是一國存在的終極意義;國家強盛,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民富”和“國強”,是相互成就、互爲表裡的一對概念。

實現國家富強,需要正視富強中國論。近年來,隨着我國發展腳步加快和實力增強,西方社會關於我國發展前景的兩種論調也在滋長:一曰“中國威脅論”,二曰“中國崩潰論”。其實,詳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細考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現實狀況和發展願景,就會發現這兩種論調雖則異名、實爲同出,皆源於對當代中國的錯判。拂去誤解、偏見等交織的霧障,澄清有意無意釀成的錯判,則“富強中國論”更爲公允、更合事實。110多年前,站在兩個世紀的交接點上,一代維新領袖梁啓超寫下了汪洋恣肆、膾炙人口的雄文——《少年中國說》。他說,所謂“國”者,即“有土地,有人民,以居於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一言以蔽之,即獨立自主、民主法治的現代民族國家——梁任公稱之爲“完全成立之國”或“壯年國”。篳路藍縷,創業艱難。“少年中國”經過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接力探索的偉大實踐,我國綜合國力極大提升,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代中國已經擺脫了“少年期”的稚嫩與單薄,變得日益強壯、成熟和自信,中華民族與偉大復興的距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貼近。“富強中國”已不僅是一種共同理想,而且成爲“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

實現國家富強,需要實現富強中國夢。人無夢則無望,國無夢則不強。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國家的富強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國夢必須把“國家富強”放在第一位。國家富強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中國只有成爲強國,纔有實力和底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就需要把握世界主題,保持戰略定力,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構築世界一流的硬實力和軟實力。要提升國際政治地位,在參與全球事務中大有作爲;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以全球視野擴大“中國創造”,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文化強國,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建設人才強國,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廣納天下英才。

第二,民主,即人民民主。民主就是在一定的階級範圍內,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作爲國家政治制度的民主政治,是具體的、歷史的、變化的,從來就沒有抽象的、超階級的、超歷史的、永恆的、普世的民主政治。

民主是具體的。所謂民主是具體的,就是說民主是一個特殊的、具體的客觀社會存在,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美式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英式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等,沒有離開具體民主而單獨存在的抽象的、普世的民主。民主,作爲政治制度的民主政治,作爲觀念形態的民主思想,作爲從

屬於民主政治制度的具體形式、程序和規則,都是一定歷史時代、一定特殊國情、一定具體條件的產物,它是歷史地形成的,有一個生成、完善的過程,是與某一具體國家、具體政黨、具體階級、具體人羣相伴隨的。每一種具體的民主政治、民主思想、民主形式、程序和規則,都具有其內在的、與其他民主相比較而共同具有的屬性。民主是有其共性、一般性和普遍性的,但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離開具體民主而單獨存在的抽象的、超歷史、超時空、普世的民主,這就是民主的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個別與普遍的辯證關係問題,我們可以統稱之爲民主特殊與民主一般。民主特殊,就是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個別的、具體的、歷史的民主,如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民主、西方資產階級的政黨民主等;民主一般,就是指寓於民主特殊之中的民主的共同屬性。民主一般只是存在於民主特殊之中,是具體民主相比較而體現出來的共同的屬性,是具體民主的一般表現。從哲學認識論上來講,民主特殊與民主一般就是“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個別”與“普遍”的關係問題。所謂民主政治、民主思想、民主規則,都存在於具體的國家、具體的階級、具體的政黨、具體的人羣乃至具體的個人之中,離開具體的國家、具體的階級、具體的政黨、具體的人羣、具體的個人的所謂民主一般是不單獨存在的。這就好比離開活生生的具體的個人的所謂靈魂是根本不存在的一樣。

民主是歷史的。所謂歷史的,就是說民主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隨着時代的發展、歷史的變遷、實踐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發展的,民主表現爲一個歷史過程,沒有永恆的、固定的、不變的、絕對的民主。如果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時空環境、發展過程,而把某一歷史階段的民主制度作爲適用於一切歷史階段的民主,把某一國家的民主制度作爲適用一切國家的民主,是不現實的。普遍適用於一切歷史時代、一切國度、一切階級、一切政黨、一切羣衆的民主制度是不存在的。“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離開了具體土壤、具體的環境、具體的條件、具體的過程,橘就不是橘,而爲枳了。美式民主是根據美國國情、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需要和美國資產階級要求,以及美國人民可接受程度,在美國民族解放和獨立戰爭以來所逐步形成的以兩黨議會制爲特點的民主,不要說它與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不同,就連與同是資本主義的英式民主也不同。英式民主是君主立憲式民主政治,是英國資產階級不徹底革命的妥協的歷史產物。英式民主政治與美式民主政治同樣是資產階級民主,但由於歷史條件不同,它們也是不盡相同的。當然,無論美式民主與英式民主,它們都具有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共性。所以,把某一特定條件下的民主說成是完全絕對的東西,是一成不變的永恆的東西,適用於一切,是不現實的。任何特定條件下的民主都有其產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同時也有其歷史條件的侷限性和需要在新的歷史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的必要性。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民主是在本質上完全不同於資本主義民主的最廣泛的人民民主。資產階級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不同於封建專制的,優於歷史上其他階級政體形式的資產階級民主。該民主的特點是結束了人類社會歷史上封建專制統治,帶有鮮明的反對封建專制的特性;適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對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相對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以往階級社會形態來說,賦予社會各階級、各階層以較多的自由、平等、人權,如承認每一位公民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但這只是在資產階級所容許的範圍和限度內;形成了與其民主政治相適應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民主理論,以及一整套比人類歷史上以往任何民主政治都要成熟的民主形式、程序、規則,爲今後更先進、更合理、更高級的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理論、形式、程序、規則提供了前提和資以借鑑的經驗……這些都是資本主義民主的長處。然而,任何歷史階段的民主、任何剝削階級的民主,都有其歷史的和剝削階級的侷限性。利益起決定性作用。任何時代的剝削階級都是少數人,該剝削階級所創造的民主必然首先服從於並服務於該少數階級的利益,是少數階級的民主,這是毋庸置疑的鐵定事實。當然,在滿足、維護資產階級少數人利益的同時,爲了保證該階級少數人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也會兼顧其他階級、階層的利益需求,相比它之前的剝削階級來說,會給予其他階級、階層以較多寬限和較爲廣泛的民主。

第三,文明,即社會文明。文明與文化是緊密相連但有區別的概念。文化具有以文德化育之意,是教化的意思。而文明則是指國家的所有財富,等同於國家這個文明體本身。同時,文明更側重於指稱社會的進步狀態,是國家發展的靈魂,與文化明顯不同。

文明具有多重含義。從國家層面來講,文明是指國家發展的狀態,即國家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馬克思說:“文明的一切進步,或者換句話說,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恩格斯說:“文明時代是學會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在他們看來,文明是物質與文化的增長,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制度建設,最終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熟悉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都包含於國家發展的狀態之中。從社會層面來講

,文明是社會秩序的確立。在中國,“文明”一詞最早見於《周易》。該書中多次出現“天下文明”等描述。唐人孔穎達註解說“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其意指社會文教昌達、文德彰顯而形成的王者修德、民風淳樸、風調雨順的和諧景象。從人的層面來講,文明則是指人的教養和開化狀態。《尚書·舜典》稱讚舜“浚哲文明”,就是指他非常謙恭,品德高尚,很受人愛戴的意思;《禮記·樂記》說:“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髮外。”文明是謙恭有禮,是內在的德行開放出來的一枝鮮花。

文明是社會狀態的基本描述。馬克思主義文明觀認爲,文明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現象,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隨着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人類文明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建設文明國家,是我們黨領導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追求。毛澤東同志提出:“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爲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江澤民同志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進程,是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設的進程。”胡錦濤同志提出:“我們必須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文明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發展無限度,文明無止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各級黨委、政府,全體黨員、幹部,廣大人民羣衆,都必須深刻理解文明的價值與內涵,爲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明是國民必備的素質。歷史經驗反覆表明,文明雖然是國家的軟實力,但是它的建成,則需要有國民的硬素質。我國經濟社會要保持發展的良好勢頭,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必須從改善每個人的修養做起,使國民成爲文明的人。文明的人是進取的人,幹事創業是其奮鬥目標。文明的人不會只琢磨人不琢磨事,而是努力做好工作,創造良好的業績;文明的人不會只說空話不辦實事,而是用更高的效率幫助別人辦好事。文明的人是自律的人,遵守規則是其做人的原則。文明的人不願意爲了搶時間闖紅燈,不願爲了降低成本而污染食品、水和空氣,不願爲了私利動用自己的關係,不願破壞公平原則玩弄陰謀詭計。文明的人是守禮的人,文明禮儀是其風格氣質。文明的人不會因爲生氣而與人大吵大鬧,不會因爲有靠山就頤指氣使,不會冷漠譏笑別人的失意。因此,國民素質是現代化的基石,未來的國際競爭,實質上是國民素質之間的較量。

第四,和諧,即社會和諧。其基本要義:一是和而不同,是一種以統一爲主、存在社會矛盾和差異的社會狀態;二是求同化異,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歷史進程。

要以發展促和諧。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和諧價值觀的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和諧價值觀能夠牢固樹立的關鍵。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着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努力縮小地區、城鄉、行業、階層之間的發展差距,穩步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爲實現社會和諧積累雄厚基礎。國泰才能民安,有“禾”才能“和”。物質財富豐富了,“蛋糕”做大了,纔有條件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進,倡導和諧就有了更強的說服力,廣大人民羣衆就能夠更加崇德向善、生活祥和。

要以公正促和諧。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是和諧價值觀的制度基礎。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民羣衆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公平正義是社會陽光,是和諧的倫理之本。社會不公不利於社會和諧,不利於和諧價值觀的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因此,要着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抓緊解決由於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問題,使我們的制度安排更好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

要以治理促和諧。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是和諧價值觀的社會基礎。社會是否和諧、能否和諧,與社會治理水平密切相關。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必然要求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是增強公民參與意識、責任意識、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是培育社會微觀基礎、保證社會有序運行的關鍵環節。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是社會疏通、溝通、疏導、引導的重要渠道。社會治理的成效,本身就是一幅生動的當代“清明上河圖”。

(本章完)

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五、防止迷失方向和失去自我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一、一心爲民、勇於擔當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二、做到“三嚴三實”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四、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二、維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三、重在“三大認同”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二、做到“三嚴三實”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四、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二、捍衛民族精神獨立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二、做到“三嚴三實”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四、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一、一心爲民、勇於擔當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三、重在“三大認同”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三、避免成爲西方“應聲蟲”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一、堅信馬列“老祖宗”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二、堅信毛澤東思想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三、堅定事業必勝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一章 人生兩翼_二、道德品行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二、懂得發展三大規律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二、捍衛民族精神獨立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一、堅信馬列“老祖宗”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一章 人生兩翼_二、道德品行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三、避免成爲西方“應聲蟲”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五、防止迷失方向和失去自我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一、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一、堅信馬列“老祖宗”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二、維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一、堅信馬列“老祖宗”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二、堅信毛澤東思想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二、捍衛民族精神獨立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二、堅信毛澤東思想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三、堅定事業必勝信念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三、堅定事業必勝信念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一、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二、懂得發展三大規律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
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五、防止迷失方向和失去自我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一、一心爲民、勇於擔當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二、做到“三嚴三實”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四、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二、維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三、重在“三大認同”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二、做到“三嚴三實”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四、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二、捍衛民族精神獨立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二、做到“三嚴三實”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四、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一、一心爲民、勇於擔當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三、重在“三大認同”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三、避免成爲西方“應聲蟲”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一、堅信馬列“老祖宗”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二、堅信毛澤東思想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三、堅定事業必勝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一章 人生兩翼_二、道德品行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二、懂得發展三大規律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二、捍衛民族精神獨立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一、堅信馬列“老祖宗”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一章 人生兩翼_二、道德品行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三、避免成爲西方“應聲蟲”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五、防止迷失方向和失去自我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一、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一、堅信馬列“老祖宗”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二、維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一、堅信馬列“老祖宗”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二、堅信毛澤東思想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二、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一章 人生兩翼_一、理想信念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二、捍衛民族精神獨立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四、挺身而出、敢於鬥爭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二、堅信毛澤東思想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質_三、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三、堅定事業必勝信念第七章 道德品行之根:優秀傳統文化_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一、熟知事業來龍去脈第二章 理想信念之要:理論認同_三、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二、把握國情明道路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三、堅定事業必勝信念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三、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第六章 道德品行之魂:核心價值觀_一、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第三章 理想信念之本:認識規律_二、懂得發展三大規律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實情_一、把握世情明趨勢第八章 歸根結底在做人:明大德、守公德_一、堅定“三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