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武略將軍

朱由檢趕緊讓徐應元大開中門,自己一邊走一邊思考:皇兄現在給我下旨,究竟是爲什麼?難道自己支持丁嵐研製火箭的事被皇兄知道了?不可能,皇兄不可能這麼快知道,就是知道也沒下旨訓斥自己呀!自己最近做過其它什麼違法的事嗎?

由於朱由檢的大腦中充斥着對大明處境的擔憂,所以平時所做的是事,基本上都是圍繞大明的中興,有時難免會做些違反大明體制的事。

比如,進入軍營,就是違反自成祖以來的祖訓。現在他是未成年人,打着鍛鍊身體的幌子,別人也沒怎麼重視他,一旦成年後,如果還賴在軍營,不去封地,難免會遭到言官的彈劾。

大明的言官,本來是爲了監督各地的官員,從雞蛋中挑骨頭,專找官員的不法之事進行彈劾,目的是在都察院之外,增加一重保險,讓官員廉潔自律,出發點固然是好的。

但任何一項制度,在極端的腐敗面前,都不是萬能的。隨着大明政治的腐敗,言官逐漸淪爲黨爭的工具,言官們要麼對貪腐之事熟視無睹,因爲他們也是主角之一;要麼在首腦人物的帶領下,對某一事件狂轟濫炸,連皇帝都忌憚三分。

但進入軍營是皇兄同意的,還撥了一萬兩銀子,應該不是爲了這件事。到底是什麼?朱由檢實在想不明白,也就沒再去想,反正一會就會知道答案。

一名年近六旬、臉上皮膚皺得像黃牛脖子的老太監抖了抖寬大的宮褲,他看了朱由檢一眼,發現朱由檢已經端端正正地跪在自己的面前,於是拉開黃線,展開聖旨,朝南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信王朱由檢,善統兵,富謀略。特奉京師五軍營奮武營指揮同知,武略將軍,負責奮武營的日常訓練,欽此。”

“吾皇萬歲萬萬歲。”朱由檢差點忘了謝恩,在宣旨太監的提醒下,才謝過恩,接過聖旨。

原來是好事,還虧自己琢磨了半天。既然皇上下旨讓自己在奮武營擔任指揮同知,那自己留在奮武營就是名正言順的事了。

這和以前擔任奮武營參謀有天壤之別,參謀只是秦永年的臨時任命,隨時可能取消,即使秦永年不主動取消,一旦遭到言官的彈劾,官小位低的他根本保不住自己。

有了皇帝的任命,一般人根本不敢彈劾,即使有言官彈劾,只要朱由檢不做出謀反的事,朱由校以皇帝的身份,大可對彈劾的奏章留中不發。

“請問公公,皇帝爲何奉我擔任武略將軍?”朱由檢知道規矩,他雖然貴爲王爺,也要給宣旨太監謝禮,送了十兩銀子後,纔打聽緣由,畢竟,每天和皇帝在一起的太監,對皇帝的心意瞭解得多一些。

“具體的原因咱家也不清楚,聽說是兵部尚書李大人在皇上面前保舉殿下的。”接過十兩銀子,宣旨太監的臉色稍稍緩和些,不過,他的聲音太難聽,比公鴨還公鴨。

雖然朱由檢的身邊不乏太監,比如徐應元就是他的貼身內侍,但傳旨太監的聲音太難聽,要不是想探聽一些信息,朱由檢覺得看到這樣的人,晚上睡覺都會做噩夢。

送走了宣旨太監,朱由檢還在思考聖旨的事,原來是李春燁的推薦,顯然,這

是一件好事,有了正式的軍官身份,便於自己訓練和掌控部分軍隊。

“殿下是否在思考聖旨的事?”徐應元並沒有離開,見朱由檢在沉思,估計是在想聖旨的事。

“應元,你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朱由檢雖然心中有了答案,他還是想聽聽這位近侍的想法。

“是好事也是壞事。”徐應元給出一個令朱由檢十分驚訝的答案。

“恩?應元,你說說看。”朱由檢不太喜歡這種過於辯證法的答案,每件事情,如果分析起來,都有好和壞的一面,如果這麼說,每一件事都沒有好壞之分了。

“先說好的一面。”徐應元沒有注意朱由檢的臉色,他甚至都沒有看朱由檢,長期的宮廷生活,使他比朱由檢更善於分析事情背後的陰謀和陽謀,他不是輕視朱由檢,畢竟朱由檢還太年輕,他只是抓住一切機會讓朱由檢儘快成熟起來。“殿下喜歡呆在軍營,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了奮武營的指揮同知,殿下的做起事來,可以更加得心應手。”

“那你再說說壞的一面。”朱由檢感覺這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不知道徐應元所說的壞的一面,能壞到什麼程度。

“壞的一面,就是殿下從此要處在風口浪尖了。”徐應元的話聳人聽聞,“以前殿下在軍營,知道的人並不多,有了這份聖旨,殿下定然會引起更多的人關注,殿下也就可能遭到言官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猜忌。”

“這是皇兄下的聖旨,怕什麼?”朱由檢不以爲然,既然皇帝都不急,別的太監急什麼?好像萬曆皇帝打算傳位於最喜歡的小兒子福王,遭到羣臣的反對,就這麼僵着,福王也一直沒有去封地,直到萬曆去世。

“殿下可知道大明不以言獲罪?不管是不是捕風捉影,言官都可以以防患未然說出無數條理由,反正言者無罪。如果說的人多了,就是皇帝也架不住。殿下可知萬曆帝爲何三十年不上朝?”徐應元的分析還真有點道理,再說,天啓皇帝也不是成祖、萬曆、正德那樣的牛人,真要發生言官大規模彈劾的事,他怕也不是能擔待的人。

朱由檢這才發現自己的白癡,好像大明朝是臣子最不怕皇帝的朝代,奧,加上江南工商業的發展,是不是中央王國真的要到了羽化的時代了?自己具有後世的經驗,又能爲中央王國在羽化時做些什麼?

不過,這是以後的事,先解決好眼前再說,“恩,也是,那我平時注意點,儘量不做引人關注的事。”其實,朱由檢自己都不相信,他現在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引人關注?奮武練兵、開發火器,以及自己正要打算做的事。

“殿下明白就好。”徐應元覺得朱由檢是聰明人,話只要點到即可。

“應元,我要見皇上。”雖然有徐應元的提醒,朱由檢不敢掉以輕心,但該做的事還是不能落下。朱由校一貫不太喜歡讓繁瑣的政務耽擱自己的木工活,既然現在重視軍事,那就抓住機會,和他說說組建軍校的事,讓軍官能批量生產,免得自己一個人練兵,累死不說,訓練的速度也不夠,畢竟女真建奴和農民起義都不等人。

“是,殿下。”徐應元口中答應,腳步卻沒有動,“殿下可是去宮中謝恩?”

“恩,這可是皇兄的天恩,我必須當面謝恩。”朱由檢根本沒想到謝恩的事,不過,爲了打消徐應元的擔心,只好順口回答,將話藏在心裡,已經是他的習慣,也許他註定要孤獨地爲大明的重生而奮鬥了。不過,徐應元的話提醒了他,如果別人問起,就當是進宮謝恩。

徐應元很快準備好,二人直奔乾清宮而去。

朱由校還沒散朝,見是信王到了,早有太監將朱由檢引到乾清宮等候。捧着散發熱氣的香茗,朱由檢沒有心思品嚐,他在乾清宮轉悠起來。各種文件當然不能碰,誰知道是什麼級別的機密?自己這個王爺只不過是個虛銜,實銜不過是奮武營指揮同知,而且還是剛封的。

在乾清宮中,讓朱由檢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

一是乾清宮內擺滿各種完工和沒有完工的木器,有木椅、木櫥、木櫃,甚是還有一個巨大的木牀,如果申請吉尼斯紀錄,或許有希望,不過,吉尼斯紀錄現在還沒有誕生。

一個皇帝,不安心治國,不思考怎麼打敗兵臨城下的建奴,不想着開源節流,卻醉心於木工技術,真要喜歡木工,你造個戰車、木牛流馬、航母什麼的也好,盡造這些日常的器具,搶百姓的飯碗。

在真實的歷史上,朱由檢和朱由校的感情是很深的,但皇帝的誤國行爲,還是讓朱由檢非常痛心,雖然他現在還無法向朱由校進言。

難道宋徽宗因戀畫而丟掉性命,還丟掉北宋王朝的故事,對他沒有任何啓發作用嗎?

作爲皇帝,你必須將主要的精力放到國家治理上,如果是能力不夠,還可以理解,但要是無心理政,則是對國家對皇室的背叛,如果落得國破家滅、皇室被誅,受到牽連的有多少人?

如果不喜歡做皇帝,大可將皇位讓出來,想當皇帝的怕是排隊都能排出北京城。皇帝的稱號,決定了你不能像常人那樣隨心所欲,如果喜歡賞賞花、釣釣魚、吟吟詩什麼的,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醉心於此,更不能爲了成爲某一領域的行家大師而放棄本色工作,皇帝最好是通才,但絕不能是專才。

另一件讓朱由檢感興趣的是牆上的一幅畫。確切地說,是一副地圖,大明現在的疆域圖。

西北,蒙古人直逼長城,甘肅鎮、寧夏鎮、延綏鎮、大同、山西鎮都處在蒙古騎兵的威脅之下,五鎮的軍民如同生活在火山口。

雖說韃靼人早已臣服大明,那是成祖武力征討的結果,一旦大明變得孱弱起來,這些只崇拜強大的草原狼族,必定會反過來咬你一口,蒙古有了成吉思汗這個偉大的偶像,註定難以讓別人臣服。

東北,建奴已經在瀋陽建都,遼東幾乎全部在建奴的掌控之中,山海關外只剩下長城以東一條狹窄的遼西走廊,京師已經真正成了前線,成祖所說的“天子守國門”已經不幸成了現實,只是因爲長城和渤海的阻擋,北京城纔有了暫時的寧靜,不知道這種寧靜還能延續幾時。

看來皇帝不是不瞭解大明的危機,只是因爲醉心於木器的研究與製作而不能自拔。後世只聽說過吸毒上癮的,明明知道它的危害,卻不能抗拒它的誘惑,難道當木匠也能上癮?

(本章完)

第180章城下的小插曲第40章 囂張的倭寇第34章 戰前動員第468章 朱慈烺第14章 拋射第346章 暗渡淡水河第154章 將帥不和第17章 兩大高手第27章 武略將軍第6章 空歡喜一場第414章 一頭公牛第429章 空無一人的淡馬錫第136章 蒙古人更爲可靠第373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三)第307章 連寺廟都不放過第375章 賣島第368章 蘇祿素丹國第126章 暖牀第133章 人慘叫馬嘶鳴第308章 蒙藏聯軍第349 百倍、千倍地討還第450章 婆羅洲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7章 長嫂如母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394章 刺客的身份第204章 在科爾沁草原縱馬第66章 斗酒 (求收藏)第477章 劉氏紡織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369章 蘇比克灣第472章 新政第447章 當家作主的人第76章 兵進潼關第114章 你真是朕的福星第57章 大明的未來(五)第336章 巧妙打擊政敵第370章 徐福東渡第223章 俞沖霄的憤怒第326章 爲明軍做嫁衣第19章 放鬆第389章 自行車第387章 南徐北王第449章 南洋急報第133章 人慘叫馬嘶鳴第97章 歸德飯莊第293章 兩個大國的碰撞第244章 飛向城頭的開花彈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408章 相信的理由第474章 劉宅的僕丁第375章 賣島第182章 馬蜂戰術第410章漢人在東籲崛起第441章 國恨家仇第354章 緬人好戰第314章 古格王朝第424章 國師的擔憂第59章 箭在弦上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106章 渭河大橋第349 百倍、千倍地討還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500章 明州絲綢第422章 主政緬甸第227章 袁崇煥一籌莫展第59章 箭在弦上第372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二)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358章 魚餌第429章 空無一人的淡馬錫第375章 賣島第127章 兩千七百多萬兩第285章 三院十部制(上)第366章 墜落的盾徽旗第459章 最好是香水第381章 談判結束了第153章 第一次相遇第20章 火器局第443章 四塊爭議的土地第331章 孔貞運鬧個大花臉第123章 魂斷阜城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310章 謠言第287章 新時代第421章 先治人第79章 偷營第432章 空中打擊第96章 王府來人第485章 私授銀兩入罪第465章 在宮裡改良紡紗機第341章 夜幕籠罩下的港口第81章 王二逃跑 (求收藏,求紅票)第301章 皮貨的確便宜第116章 平臺奏對第133章 人慘叫馬嘶鳴第175章 史可法與李鴻基第117章 越多越好第34章 戰前動員
第180章城下的小插曲第40章 囂張的倭寇第34章 戰前動員第468章 朱慈烺第14章 拋射第346章 暗渡淡水河第154章 將帥不和第17章 兩大高手第27章 武略將軍第6章 空歡喜一場第414章 一頭公牛第429章 空無一人的淡馬錫第136章 蒙古人更爲可靠第373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三)第307章 連寺廟都不放過第375章 賣島第368章 蘇祿素丹國第126章 暖牀第133章 人慘叫馬嘶鳴第308章 蒙藏聯軍第349 百倍、千倍地討還第450章 婆羅洲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171章 漢軍士兵與蒙古士兵第7章 長嫂如母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394章 刺客的身份第204章 在科爾沁草原縱馬第66章 斗酒 (求收藏)第477章 劉氏紡織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369章 蘇比克灣第472章 新政第447章 當家作主的人第76章 兵進潼關第114章 你真是朕的福星第57章 大明的未來(五)第336章 巧妙打擊政敵第370章 徐福東渡第223章 俞沖霄的憤怒第326章 爲明軍做嫁衣第19章 放鬆第389章 自行車第387章 南徐北王第449章 南洋急報第133章 人慘叫馬嘶鳴第97章 歸德飯莊第293章 兩個大國的碰撞第244章 飛向城頭的開花彈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408章 相信的理由第474章 劉宅的僕丁第375章 賣島第182章 馬蜂戰術第410章漢人在東籲崛起第441章 國恨家仇第354章 緬人好戰第314章 古格王朝第424章 國師的擔憂第59章 箭在弦上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106章 渭河大橋第349 百倍、千倍地討還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500章 明州絲綢第422章 主政緬甸第227章 袁崇煥一籌莫展第59章 箭在弦上第372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二)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358章 魚餌第429章 空無一人的淡馬錫第375章 賣島第127章 兩千七百多萬兩第285章 三院十部制(上)第366章 墜落的盾徽旗第459章 最好是香水第381章 談判結束了第153章 第一次相遇第20章 火器局第443章 四塊爭議的土地第331章 孔貞運鬧個大花臉第123章 魂斷阜城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310章 謠言第287章 新時代第421章 先治人第79章 偷營第432章 空中打擊第96章 王府來人第485章 私授銀兩入罪第465章 在宮裡改良紡紗機第341章 夜幕籠罩下的港口第81章 王二逃跑 (求收藏,求紅票)第301章 皮貨的確便宜第116章 平臺奏對第133章 人慘叫馬嘶鳴第175章 史可法與李鴻基第117章 越多越好第34章 戰前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