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第一份盟約

“如果大城與大明友好相處,大明自然不會對大城用兵------如果大明要對大城用兵,十萬明軍就在大城的邊界,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方逢年當然不會向大城做出承諾,傻子纔會出賣國家的利益,“但誰都無法保證將來,比如東籲,曾經是太祖欽定的‘不徵之國’,但東籲入侵大明、入侵大明的藩屬國大城,難道大明還能任由東籲胡作非爲?”

普蒂咀嚼了一會,“但是我大城是一個對大明友好的國家,絕對不會入侵大明。”

方逢年心說,如果大城敢入侵大明就好了,也省去這些談判,“我只是舉出東籲的實例,其實,大城的威脅,不是來自大明,國師不要將大明看做敵人。”

“不是大明?”普蒂盤算了一會,還是沒有結果。

“西夷,國師可曾知道,西夷已經東侵,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些藍眼睛紅頭髮的西夷,已經在東方建立了大量的據點,他們一直在入侵東方,他們纔是大城的敵人。”方逢年給普蒂指明瞭方向。

“西夷?”普蒂當然知道,葡萄牙曾經入侵過東籲,後來被他隆的士兵趕走了,他們人數不多,沒有形成氣候,加上大明已經佔據了馬來半島南部,那是與西夷對峙的最前線,所以普蒂選擇性遺忘了西夷,“部長大人,大明能否幫助大城訓練一支萬餘人的精銳部隊?”

“大明可以幫助大城訓練士兵,但大城拿什麼回報大明?”僅僅是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就讓大明付出大量的精力和白銀,還要承擔保障的義務,方逢年估計,如果普蒂不能改變觀念,今天的合約,恐怕談不下去了。

“那大明究竟要大城做些什麼?”普蒂就不明白了,以前的大明,都是主動爲藩屬國承擔保障的義務,哪怕只是爲戰爭的雙方調解也好。

“如果大城做爲大明的藩屬國,就要向大明進貢,每年二十萬兩白銀,那時大明纔有可能保障大城的安全,國師覺得如何?”方逢年到終於拋出了他的第一份主張。

“二十萬?部長大人,這是不可能的,大城根本沒有這個支付能力!”普蒂驚叫了一聲,他覺得方逢年比強盜還強盜。

“如果大城不能拿出誠意,那大明也無法保障大城的安全,國師思量,大城究竟有什麼可以進貢的。”方逢年知道自己提出的這個條件,一定會嚇着普蒂,嚇得越重才越好玩。

“部長大人,大城究竟要拿出什麼樣的誠意,大明纔會接納大城爲藩屬國?”普蒂沉不住氣,二十萬兩白銀,那是大城半年的賦稅,絕對不能給予大明,但合約無法達成,他此次出使大明的任務,就會無法完成,關鍵是,大明就躺在大城的臥榻之旁,讓大城沒有安全感。

“國師覺得大城應該貢獻什麼誠意?大城的哪些誠意,才能代表大城真正的誠意,讓兩國世代友好下去?”方逢年也不着急,反正大明佔據着絕對的優勢,他佔據着談判的主動權。

“誠意?”普蒂迷惑不解,“下官遠道出使大明,難道不是誠意?”

“這的確是誠意,但這只是國師和現在大城國王陛下的誠意,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之後,誰能保證大城還有這樣的誠意?”方逢年不待普蒂作答,“而且這樣的誠意,對大明有什麼好處?”

“部長大人,大明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好處?”普蒂估計,大城能拿得出手的,或者說大明能看上的,還是銀子,但大城的銀子實在太少,根本滿足不了但的胃口。

方逢年想了想,“國師,我覺得有兩條路,可以讓大明和大城世代友好下去,不知道國師是否同意?”

“部長大人請說。”有了路

就好,普蒂到現在都摸不透方逢年的想法,或者說大明真正的需要。

“第一條路,就是仿照上次的合約,大明和大城,平時是宗主與藩屬的關係,但大明不需要大城的朝貢,只要雙方正常往來即可。”方逢年先拋出一個餌。

普蒂感覺不是這麼簡單,上次合約,大城雖然等到了大明的出兵,但大城付出三十萬石糧食和一百五十萬兩白銀的代價,到現在還欠着大明的銀子,“要是大城遭受外敵入侵,需要大明提供幫助呢?”

方逢年這才露出森森白牙,“大明可以提供一切的幫助,包括直接出兵,但大城需要支付所有的費用。”

“所有的費用?”普蒂有些緊張,他不知道所有的費用,究竟是多少。

“當然,大明完全是爲了大城才付出的費用,自然應該有大城承擔。”方逢年說得不是沒有道理,外交上從來都是以理服人。

“部長大人,這全部的費用,究竟是多少?”普蒂不得不考慮大城的支付能力。

“如果大明派出使節爲大城調解,那麼使團成員的盤纏、住宿、餐飲、調解期間的俸祿、調解成功之後的獎勵……”

普蒂急了,這俸祿、獎勵,誰知道大明定下的標準是多少?“部長大人,有沒有一個定數?”

方逢年搖頭,“這個說不準,誰知道需要調解多久?使團有多少人?大明爲了與對方達成協議,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普蒂無語。

方逢年也不管普蒂的驚訝與緊張,“如果大明以武力威脅對方,甚至直接出動軍隊參戰,則大城需要支付軍隊調動的一切費用、士兵的糧餉、外出作戰的補助、傷亡士兵的撫卹,奧,必須提醒國師,我大明的士兵,即使不出戰,也是有餉銀的,相當於官員的俸祿,這也需要大城支付。”

普蒂都快哭了,這樣幫助大城,即使能保持土地的獨立,賦稅上怕是要空了,但方逢年說得沒錯,大明這是完全爲了大城,讓大城出錢,也是應該的,“部長大人……”

方逢年繼續侃侃而談,“此外,大明爲大城貢獻這麼大,幫助大城解決了這麼大的危機,大城總不能不有所表現吧------大明做了這麼多,但都是幫助大城花費了,大明並沒有得到一分錢的好處。”

“部長大人,大城只是小國,一旦費用過高,大城恐怕支付不起。”普蒂在試探方逢年,看看有沒有降低費用的可能。

“國師此話差矣,大明並不是喜歡動刀兵的國家,但如果爲了大城的安全出兵,費用自然由大城來出,至於大城能否承擔得起,那還是大城的事,奧,如果我皇陛下同意,大城可以逐年償還,但必須加上利息。”

普蒂一臉黑線,“部長大人,還是說第二條路吧!”

“國師不用着急,其實,第二條道路,在下已經說了,就是大城每年進貢大明二十萬兩白銀,一旦大城遭到外敵入侵,或者滋生內亂,大明立即出兵,幫助大城解決掉所有的問題,但不再向大城收取任何費用,因爲大城已經支付了。”

普蒂黑着臉,但也不好發作,他只是搖頭,“二十萬兩,大城實在支付不起,我王陛下也絕不會同意,不知道部長大人是如何計算出二十萬兩的?”

方逢年一驚,他的確是隨口說的二十萬兩,“大明要保障大城的安全,平時就會在大城駐守一個軍的士兵,這三萬將士的餉銀,就是二十萬兩,這還不包括平時的糧草供應和火器配發。”

“軍隊駐守大城?”普蒂的眼球骨碌碌轉了數圈,終於沒有說話。

“如果不駐守大城,要是大城遭受外敵入侵,難

道要從京師調兵?就是大明調得起,怕是大城等不起吧?”方逢年要打消大城的顧慮,“國師是擔心大明藉機吞了大城?”

“……”

“大明真要吞併達成,需要用這種方式嗎?說句不敬的話,十萬明軍就在大城的邊境,他們數月就滅了東籲,真要進攻大城,國師覺得大城能抵擋多久?”

“……”

“大明是爲了大城的安全,纔會駐軍大城,國師看看,大明至立國以來,除了東籲、建奴屢次進犯大明之外,何曾滅過邊疆藩屬國?”

“部長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此時容後再議,下官要回去商討一下。”普蒂覺得,現在的大明,從朱由檢到黃曉福,到李騰芳,再到現在方逢年,都與以前的傳說不一樣了,難道大明再沒有免費的午餐了?

“好,國師先回去商量商量,我們是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商討合約,等國師商討好了,咱們再談。”

經過四輪艱苦的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合約,嚴格來說,這是大明簽訂的第一份盟約,從此以後,大明與大城,乃是同盟關係,《明城盟約》規定:

一、大明與大城,乃是同盟關係,相互有維護對方安全的義務,一旦同盟的一方遭受他國入侵,另外一方必須全力協助,包括使用武力;

二、大城每年向大明進貢白銀五萬兩,大明爲大城訓練一支萬人的軍隊,由大明出售火器,裝備大城的這支軍隊;

三、雙方可以在對方的土地上駐軍,但除了應對外敵入侵之外,駐軍不得超過兩萬;

四、盟約簽訂的前三年,大城因爲要償還大明的軍人撫卹金,暫免向大明進貢,進貢從第四年開始執行;

五、爲了加強雙方的關係,增強雙方國民的互信,大城國內將通行漢語漢話,推廣儒教,過渡期五年,五年之後,漢語將是大城國內唯一的官方語言,也是各類學校唯一教授的語言;

六、雙方向對方互派常駐性使節;

七、《明城盟約》的有效期爲十年,有效期結束之前的半年內,由雙方商定是否延期。

普蒂對這份盟約基本滿意,大城獲得安全上的保證,不但大明不會入侵大城,還會在外敵入侵的時候,全力保障大城的安全,這是他此次出使大明最重要的成果。

雖然大城每年要向大明進貢五萬兩白銀,但大城獲得了安全保障,可以裁軍,節約軍餉,大城實際的損失不大。

至於大城將要學習漢語、推廣儒教,普蒂也沒覺得吃虧,一旦大城與大明語言相通,兄弟友誼將更加牢不可破,而且大城百姓信奉的佛教,在大明也是相當廣泛,所以大明沒有強求大城禁絕佛教,而是在佛教之外,再推廣信奉孔子的儒教。

最爲關鍵的是,大城不具備對抗大明的實力,能用這樣的方式給大城帶來安全保障,大城國內應該可以接受。

普蒂唯一有些不滿的地方,就是大明向大城出售的火#槍,並不是大明軍隊使用的燧發槍,而是老式的火繩槍,但方逢年一再說明,大明軍隊正在使用的火器,絕對不會對外出售,普蒂也沒辦法。

朱由檢對這份盟約更加滿意,這是大明簽訂的第一份盟約。

大城每年進貢五萬兩白銀的事,只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爲了加快緬甸省的發展,估計下一期的《明城盟約》就會剔除。

朱由檢看到自己設定的“駐軍、漢語、儒教”三大目標,在這份《明城盟約》中完全實現,這將是大明處理與亞洲各國關係的樣板,將來亞洲的其它國家,要是想傍上大明這顆大樹,很簡單,《明城盟約》就擺在那兒。

(本章完)

第369章 蘇比克灣作者回來了第315章 拉達克國王森格南傑第278章 第一次爭執第144章 日月軍旗第169章 嗓子幹得冒火第305章 入藏第一戰第73章 皇帝口諭 (求收藏 求紅票)第168章 城頭喋血第203章 一舉兩得第138章 目標寧遠第126章 暖牀第491章 蘭竹體制(一)第268章 百里相迎第382章 莫寧島第125章 避居慈慶宮第354章 緬人好戰第265章 尼布楚,永遠的歷史第101章 爲你而生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412章 偷渡坦道基第497章 偷襲第172章 甕中之鱉的煩惱第283章 要掙錢,找工商業第387章 南徐北王第302章 兵進大西南第496章 最後的島國第170章 懦弱的漢人第467章 天子一跪第285章 三院十部制(上)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第98章 能吃的土豆葉子第330章 文字改革第82章內閣改組(求收藏,求紅票)第445章 軍人與商人第316章 燧發槍全部啞火第141章 漢軍反水第182章 馬蜂戰術第39章 一個不留第332章 佈局南洋第501章 刺客第276章 改革方案被全盤否定第219章 自殺式衝鋒第329章 臺灣是我們的第251章 明軍死守着渾河第410章漢人在東籲崛起第479章 東廂房第362章 蒼天有眼呀第488章 再見鄭芝龍第386章 合作的基礎是信任第421章 先治人第448章 自治省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138章 目標寧遠第377章 皇帝召見第42章 口袋中的老鼠(求點擊,求收藏)第205章 草原無風景第178章 第一漢奸第318章 首府玉樹第104章 海月肥皂第89章 遼東三人組第152章 伏擊袁崇煥第433章 自相殘殺第236章 兄弟三人就可以團聚了第451章 第三隻手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452章 特別朝會第502章 海商巴蒙德第455章 喬允升的反對第243章 偷襲盛京第482章 下南洋第136章 蒙古人更爲可靠第70章 大婚 (求收藏)第29章 朝議第188章 兵臨城下第397章 阿瓦的東大門第453章 香料羣島第129章恐嚇東林黨第476章 可愛的小蓮第222章 偷襲第212章 踐踏朵顏人的大帳第338章 師出澎湖第150章 城南城北第230章 狡猾的漢人第426章 荷蘭信使第60章 改組火器局第48章 吃空餉第403章 東籲的象兵第500章 明州絲綢第343章 《明荷臺灣協定》第342章 身陷絕境第142章 北城門的變故第268章 百里相迎第443章 四塊爭議的土地第489章 蘭竹風土人情第276章 改革方案被全盤否定第346章 暗渡淡水河第186章 奇特的排雷法第406章 潰敗第175章 史可法與李鴻基
第369章 蘇比克灣作者回來了第315章 拉達克國王森格南傑第278章 第一次爭執第144章 日月軍旗第169章 嗓子幹得冒火第305章 入藏第一戰第73章 皇帝口諭 (求收藏 求紅票)第168章 城頭喋血第203章 一舉兩得第138章 目標寧遠第126章 暖牀第491章 蘭竹體制(一)第268章 百里相迎第382章 莫寧島第125章 避居慈慶宮第354章 緬人好戰第265章 尼布楚,永遠的歷史第101章 爲你而生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412章 偷渡坦道基第497章 偷襲第172章 甕中之鱉的煩惱第283章 要掙錢,找工商業第387章 南徐北王第302章 兵進大西南第496章 最後的島國第170章 懦弱的漢人第467章 天子一跪第285章 三院十部制(上)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第98章 能吃的土豆葉子第330章 文字改革第82章內閣改組(求收藏,求紅票)第445章 軍人與商人第316章 燧發槍全部啞火第141章 漢軍反水第182章 馬蜂戰術第39章 一個不留第332章 佈局南洋第501章 刺客第276章 改革方案被全盤否定第219章 自殺式衝鋒第329章 臺灣是我們的第251章 明軍死守着渾河第410章漢人在東籲崛起第479章 東廂房第362章 蒼天有眼呀第488章 再見鄭芝龍第386章 合作的基礎是信任第421章 先治人第448章 自治省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138章 目標寧遠第377章 皇帝召見第42章 口袋中的老鼠(求點擊,求收藏)第205章 草原無風景第178章 第一漢奸第318章 首府玉樹第104章 海月肥皂第89章 遼東三人組第152章 伏擊袁崇煥第433章 自相殘殺第236章 兄弟三人就可以團聚了第451章 第三隻手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452章 特別朝會第502章 海商巴蒙德第455章 喬允升的反對第243章 偷襲盛京第482章 下南洋第136章 蒙古人更爲可靠第70章 大婚 (求收藏)第29章 朝議第188章 兵臨城下第397章 阿瓦的東大門第453章 香料羣島第129章恐嚇東林黨第476章 可愛的小蓮第222章 偷襲第212章 踐踏朵顏人的大帳第338章 師出澎湖第150章 城南城北第230章 狡猾的漢人第426章 荷蘭信使第60章 改組火器局第48章 吃空餉第403章 東籲的象兵第500章 明州絲綢第343章 《明荷臺灣協定》第342章 身陷絕境第142章 北城門的變故第268章 百里相迎第443章 四塊爭議的土地第489章 蘭竹風土人情第276章 改革方案被全盤否定第346章 暗渡淡水河第186章 奇特的排雷法第406章 潰敗第175章 史可法與李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