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

大淩河戰後,明、金雙方就各忙各事,平行發展。皇太極在東西兩線招降納叛,崇禎皇帝則在東西兩線忙着平叛,兩人都有點應接不暇。

皇太極做得很成功,自己爭氣,加上運氣好,一路高歌猛進,輕鬆登頂。

崇禎的工作做得也差強人意,山東孔有德的“官匪”被趕到海里,西北的“土匪”也被趕入山中,民變第二代領袖人物高迎祥、蠍子塊、張妙手等人或死或降,形勢似乎有所好轉。

就在此時,明金兩條主線出現了一個交點。

皇太極稱帝后不久,就派阿濟格率軍入塞虜掠,時間在崇禎九年即崇德元年(1636)六月底。

後金這次用兵的目的仍然是爲了議和,方式是炫耀武力。

自從明金交戰以來,後金國內物質匱乏,通貨膨脹嚴重,原先以四、五兩白銀就能換取明朝綢緞一匹,雙方交戰以後,需用二百兩銀子才能換取綢緞一匹。

後金的議和,是想讓明朝解除對其經濟制裁,雙方開展貿易,後金可以過上較爲現代化的生活。

除此經濟目的外,在軍事上,後金上下也普遍認爲,即使攻入明朝內地,佔據一兩個城池,也很難守得住,因此對明朝的領土沒有野心。

議和是後金的最大政治。

早在崇禎五年後金征討察哈爾的時候,明金雙方就擦出一點火花。

在那次行動中,由於林丹汗早己溜之大吉,後金一無所獲,食物十分匱乏,士氣低落。爲了解決這一問題,皇太極臨時起意,突入明朝邊境張家口一帶進行敲詐。

皇太極致書邊境上的沙河堡守軍,要求將逃入堡中的察哈爾部衆人畜交給後金。信中寫道:“我是來征討察哈爾的,聽說我沒有收盡的人畜財物,被你們收取了,你們應當歸還我。”

沙河堡守軍破財消災,只好將躲入其中的察哈爾人畜盡行交出。

皇太極見狀大喜,向更高的目標——議和邁進。

他寫信給明朝大同、陽和、張家口、宣府等地守將,要求代爲奏請明朝皇帝准許議和,雙方開展互市,並將賞賜給察哈爾之財物轉賜給後金。

在信中,皇太極的態度十分誠懇謙遜,他首先表明了自己沒有野心,消除明朝的對立情緒:“我興師動衆,並不是想取龍位得天下”。

接着表達了好好過日子的想法,希望與明朝友好和平地進行貿易:“我真心地告訴你們,我小國人民,惟願兩國和好,財貨豐足,相互貿易,各安狩獵放鷹,以永享太平也。”

然後筆鋒一轉,與察哈爾爭起了骨頭:“今我己將察哈爾逐走,理應把給察哈爾之財物給我,察哈爾是邊外之國,我也是邊外之國,我們遠道而來,你們用什麼來賞賜我們呢?”

皇太極的意思是,明朝用給察哈爾的錢賞賜後金,損失的是察哈爾,對於明朝來講,錢反正是要給出去,給誰不一樣呢?不要因爲錢的事耽誤議和:“財物不論誰所有,終爲賞賜之物,勿以財物誤議和之事。”

至於雙方的政治地位,皇太極把姿態放得很低,表示“自當遜爾大國,爾等亦視我居察哈爾之上即可。”

雖然皇太極迫切地需要議和,但是明朝的守軍卻沒有權力與之議和,奏請皇上需要一個過程,遠水解不了近渴,皇太極也沒有攻城的本錢,只好拿着幾個糖豆悻悻離去,臨走之前也不忘恐嚇,將所帶火炮盡行施放。

哄走了皇太極這個瘟神,邊將暗自慶幸,繼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人理會皇太極的議和要求。

這倒不是因爲衆將不願意議和,而是實在不敢。自從己巳事變後,議和就如同洪水猛獸,誰要是敢提議和,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因此皇太極的議和呼聲,也就成了獨角戲。

此後幾年皇太極一直忙着收服蒙古,沒有時間找明朝算賬,崇禎九年,皇太極稱帝之後,後金力量空前膨脹。而此時的明朝仗着長城的保護,將屁股對着後金,依然不理不睬,爲了讓明朝轉過身來對話,皇太極君臣感到有必要往明朝又冷又硬的屁股上紮上一針。

六月底,清兵突破長城要塞喜峰口,然後逆時針方向圍繞北京城在京畿一帶攻掠,此時明朝上下正在專心致志地對付國內民變,幾乎忘記了北方的敵人,清兵突然入塞,明朝頓時陷入一片惶恐和荒亂之中。

兵部急調各地總兵率軍入援京師,兵部尚書張鳳翼爲了將功贖罪,自告奮勇請求出京督師,指揮各路人馬作戰。

然而他督師的戰績非常糟糕,寶坻、順義、文安、永清、雄安、肅縣、定興、安州、定州相繼失守,他不僅沒有將功贖罪,反而罪加一等。言官們彈劾他的奏摺像雪片一樣飛到崇禎的辦公桌上。

清軍一路克捷,張鳳翼固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明軍戰鬥力薄弱,有其體制機制方面的缺陷,不是張鳳翼一個人在短期內能解決的。

明軍的主要問題就是無法將所有兵力整合爲一個有機整體,組織大規模的集團軍野戰。表面上看明軍總兵力不少,但是力量小而分散。一旦有事,七零八落臨時拼湊起來,就像是用米漿粘在一塊的大堤,經不起巨大壓力的考驗,一旦敵軍使用奸細,容易出現蟻穴潰堤。而督師本人往往也是臨時任命的文官,沒有任何軍事背景,也沒有任何軍事決策能力。

一個外行的指揮官,指揮一個鬆散的軍隊,不吃敗仗纔怪。

這一體制形成於朱元璋時期,主要目的在於限制武將,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威脅皇權。在和平時期這一制度在維護社會秩序,鎮壓小規模叛亂方面綽綽有餘,但是在戰爭時期無法應付大規模的戰事。

明代祖制深入人心,神聖不可改變。面對變化了的國內外形勢,崇禎和他的大臣們卻沒有與時俱進,改變己經落後的制度,崇禎始終從人事上找原因,寄希望於能幹大臣來解決問題,而如果問題解決不了,他反過來就對相關人員進行懲處。

終崇禎一朝,不停地換人,不停地殺人,成爲一道奇觀。然而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

由於上述原因,明軍沒有組織起象樣的阻擊,只能是被動的防禦,八月底,清軍撤退時,也無人敢進行截擊,只能是遠遠地跟躡,任由清軍攜帶俘獲的大批人畜物質,從容地從冷口出關東歸。

事件結束了,接下來就該追究責任了,事件的主要責任人兵部尚書張鳳翼和直接責任人兵部右侍郎、宣大總督樑廷棟自知難逃一死,不待皇帝抓捕就自殺身亡。

後來議罪,張鳳翼只是被罷免,他死得很虧。而當年曾上《請斬袁崇煥疏》的樑廷棟,在批評別人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後路堵死,實在是沒有苟活的理由。

斯役共歷時117天,清軍奏報:凡56戰皆捷,共克16城,俘獲人畜17萬。而《國榷》還記載了清軍撤離時的猖狂舉動:一路上敲鑼打鼓,大搖大擺,還砍木書寫“各官免送”四個大字,對明朝進行羞辱。

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四章 翻案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四章 翻案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一章 稱王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八章 合夥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十章 攤牌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
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四章 翻案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四章 翻案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一章 稱王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八章 合夥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十章 攤牌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