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南陽軍

劉江率部跟着王襄、楊可世回到鄧州,來不及休整,就到楊可世的軍衙裡仔細商討王襄在京西南路和荊襄一帶所招募的四萬多義勇的整編和訓練問題。原來楊可世手裡缺少軍械,這些部隊的訓練大多以木刀木槍來代替,現在李峴派他們運來了將近三萬件武器,另外還有五千套輕鎖子甲。楊可世肯定是先濟着自己手下的將近一萬的騎兵部隊先換裝,再把換下來的武器和甲衣交由這些雜牌部隊使用。

王襄、南道副總管高公純和楊可世一起在鄧州城外修建的軍營很大氣,諾大的軍營足以容納五萬人馬吃住和訓練。

這會議王襄和高公純也參與了進來。

雖然鄧州的訓練條件很完善,不過劉江、李崎和趙莊三人還是建議王襄將大營移至襄陽,另外調一部分兵馬到江陵訓練成水軍。宋代時的雲夢澤雖然已經退化,不過荊湖路依然是沼澤湖泊縱橫,其間交通,還是以水路爲主,如果想要徹底控制荊襄,整編和訓練水軍是十分必要的。

問題是荊湖路人口稀少,反倒是中原地區因爲地處平原,農業發達,人口密集。

劉江看着地圖,眯着眼說道:“需要動員民衆大量南遷。”

王襄搖了搖頭:“你當我不想啊,移民的安置是件大事。”

高公純道:“我們現在招募義勇,訓練軍隊不就是爲了保住京南麼?”

王襄長嘆了一口氣:“若是在金人南下時能保住南陽,咱們還費這個心思幹啥?問題是真的打不過啊,把這些人拼光了也是守不住南陽。”

高公純看向楊可世,只聽楊可世說道:“你不用看我,我這手上的騎兵,只有六千多是合格的騎軍,能與金人一對一的硬幹,其餘的也只是騎着馬的步軍。若是金軍不多,倒是可以守住南陽。問題是他們人多,實在也是頂不住,這些新招募的義勇沒個兩、三年的訓練,到了戰場上就是一羣烏合,拿來守城還行。”

高公純說道:“老夫對於坐官已經沒了什麼念想,只是不忍心看着這社稷傾覆,黎民在戰亂中病餓流離,能保得一方平安,老夫也算是盡心盡責了。”

劉江開口說道:“戰爭時期,所謂的仁慈可要不得,老師嘗說過,如果我們不動員民衆遷移,那麼金人就會擄其北返,徒給金國增加人口和出產罷了。”

高公純怒道:“哼,能說出這話來,就是奸惡之輩!”

王襄眼看着場面就要爭執起來,連忙起身打斷了兩人的對話:“看來如果金人再次南侵,這南陽是保不住了,大家還需早做準備,堅守襄陽。至於動員民衆遷移之事,以自願爲主,決不可強迫。至於如何整編南陽軍,你們現在有沒有什麼想法?”

“有,選其精壯者爲戰兵,以訓練爲主,而淘汰弱者爲輔兵,以築城屯田爲主。楚地土地豐沃,水裡充足,每年可收穫兩到三季,儘可能地以軍屯來保障供給。勘亂之時,地方賦稅收入很不穩定,不可過高指望。關於京西路移民安置,屬下也建議以軍屯的方式進行安置。”劉江說道。

“你們這是在學魏武啊,不過眼下也就只有這個法子比較可行了。”王襄嘆惜了一聲,算是最後定下了結論。

在應天府這邊,太上皇詔諭天下,算是公開認可了康王“暫時代理皇位”的合法性,不過他還要求康王在即位後迅速遷都長安,這就有些令康王猶疑不定了。新復任的宰相之一的李綱是堅決主張遷都長安,並興兵北伐的主要人物,但汪伯彥和黃潛善等卻是懼怕長安方面西軍的勢力龐大,唯恐官家對局勢失去控制,力主遷都金陵。

兩派人物在朝堂互相爭吵,爭執不下,而且戰和不定,官家就一直呆在應天府,即不肯還都汴梁,也不肯遷都長安,就這麼一直耽擱了下去。

就在南京這邊一幫君臣在處心積慮,挖空心思相怎麼消弱西軍勢力的時候,鄧州城外的宋軍大營校場上,卻是熱火朝天。

數萬從京西南路招募的義勇,正以營爲單位,排列着整齊的方隊,在校場上練習走正步。對於怎麼收拾和訓練新軍,李峴手下的總教頭康泰是最有經驗,再加上李峴又按後世的方法補充了一些建議,新軍入營,軍容、軍姿和隊列成了必須練習的科目。

這些訓練雖然枯燥無味,不如練習武藝好看,卻最是容易訓練軍人的服從性。

這種時候,體罰成了最有較的手段,劉江帶來的一百位軍事學員和一千五百名老兵都是被康泰等人拿着軍棍揍出來的,所以有樣學樣,把原來他們剛參加軍事訓練時所受的皮肉之苦,又還給了這些新招募的義勇。

最初的時候,這些新招募的軍卒邊前後左右都分不清,被劉江帶着的上千老軍在手裡拎着一頭黑一頭紅的軍棍揍得慘叫連連,不能適應的,就被淘汰下來,扔進了輔兵營裡。問題是如今軍營裡的伙食開始變好,軍餉也沒人剋扣,雖然會經常捱揍,可是如果不被淘汰,能夠咬牙堅持訓練的話,每隔三天就能吃上一頓豐富的肉食。

如果到了輔兵營裡,伙食質量頓時就降了一大截,雖然還能夠吃飽,但是隻會偶爾才能吃上一頓摻了些肉絲的米粥。這些新軍大都是一些失去土地,生存不下去的赤貧,大多數人是爲了這頓肉食在捱揍的時候,咬着牙堅持了下來。

棍棒加胡蘿蔔的效果十分見效,僅僅十多天之後,還留在校場上訓練的部隊就已經變得有模有樣,雖然還無法做到數百人步調一致,但看上去已經還算是整齊了。

王襄和高公純等一大幫文官在楊可世、王瑞臣等人的陪同下,觀看新軍訓練。

看到校場中的情景,王襄面帶疑惑地看向楊可世:“我大宋國練兵,沒有這樣練的啊……這是準備走儀仗呢?”

高公純也是跟着說道:“這些軍校們拿着棍子這樣打人,是不是也太過分了些?這樣走方隊打起仗來又有什麼用?”

楊可世鄙夷地看了高公純一眼,慢悠悠地說道:“有意思,今天也算是開了眼,這是立威啊,讓這些軍卒們習慣於服從,在聽到口令後不自覺地就會按照軍令行動,令行禁止,這纔是一支強軍的根本,如此訓練,兩年內可練出一支精兵!”

王襄用懷疑的目光看向楊可世,雖然心裡有些不信,但是卻沒有說話。

李綱在復相後就連上了十條奏疏,先是把張邦昌、王時雍等僞官貶謫出京,隨後又下詔處死,以儆效尤。唯有呂好問因爲出身勳貴世家,故而被放過,依然還做着吏部尚書。

到了六月,宮中突然報出喜訊,潘貴妃突然給誕下一名龍子,這讓趙構是喜出望外,也憑添了許多煩惱。一邊是自己做太子的侄子,一邊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兩相權衡,他自然還是向着自己剛出生的兒子,自是更加不肯遷都長安,與太上皇湊到一塊。

不過河南府的翟進、鄧州的楊可世擁兵自重,唯太子的馬首是瞻,不肯聽從調遣,始終是個隱患。其時大將翟進據洛陽,東京留守宗澤派閭勍代替翟進知河南府,翟進以奉太子令爲由,引兵拒之。六月底,宗澤部將王善攻滎陽,卻被翟進所部在汜水關擊敗,只得退守鄭州。朝廷命劉光國所部討伐洛陽,但是劉光國畏懼翟進,只是固守穎昌府一帶,遷延不進。而老將劉延慶則見應天府和京兆府這邊爭執不下,深以爲禍,居然稱病不出,請求官家放歸其致仕還鄉。

劉光國、劉光世兄弟據守穎昌、陳、蔡二州,私下卻與楊可世、翟進兩人達成協議,互不攻守,無論官家如何催促,也是按兵不動,大家倒也一直相安無事。

與此同時,在應天府的朝堂中,以李綱、許翰爲首的主戰派又與黃潛善、汪伯彥爲首的主和派之間矛盾激化。八月上旬,許翰首先在朝堂上發難,目標卻先指向了御前營都統制王淵,將御使少丞鄧肅彈劾王淵貪污不法的事情公佈出來。

此時正是官家趙構最爲倚重王淵統兵之時,李綱一派向黃潛善等人發難,卻選錯了目標。此時殿中御史張浚見風使舵,就立即上奏彈劾李綱。

黃潛善特意在朝堂上將張浚彈劾李綱的奏摺副本出示給李綱,李綱在見到彈劾的奏摺後立刻向官家提出了辭呈。這本是官場慣例,朝臣如遇到彈劾,需先提出辭職,再由官家出面挽留。不過,這一回官家卻是沒有按照慣例行事,拖延了幾天,李綱等到了卻是官家罷相的諭旨。

李綱這次復相,只有七十多天,就再次被罷黜,至此,應天府的朝堂就完全被投降派所控制了。

這個時候,官家趙構已經做出了不去長安,先暫時遷都到揚州,往江南繁華之地逃跑的決定,實際上已經準備放棄在北方的抵抗,更不用提什麼收復河東、河北兩地的打算了。

76、野望37、仁多泉城7、高陽關34、戰爭之前64、拉攏30、五馬山寨76、殲敵19、揍人48、沈深54、汜水關(六)34、獎賞24、塞外春寒9、北上救援7、高陽關15、挨坑9、北上救援27、歸你了74、救昭州63、創造與失望11、遠征14、使幽州(六)16、皇后朱璉6、鄉誼33、問責79、平方臘(二)4、大軍初聚53、鋼鐵啊47、北地9、聚議59、干擾5、血夜(五)3、 出逃(二)19、揍人31、剿滅曹成(一)34、獎賞56、宗弼渡江65、練軍(二)35、金城關78、濁浪(二)24、商路58、火炮(一)79、橫掃46、太行陘34、衛州城下1、 血夜(一)7、太上皇32、會州城下(三)9、聚議22、北遼使團59、混亂62、暗流(三)19、南陽軍5、獵熊18、荊襄48、沈深36、火槍(二)24、隴東和陝北15、使幽州(七)44、收復河東(二)10、灰燼48、突襲臨潢府28、族兄4、出逃(三)50、汜水關(二)34、衛州城下72、投效46、大撤退42、部署71、風雲再起11、使幽州(三)1、 平遼事38、龍門渡72、朝廷裁軍五、北境39、鐵廠30、李峴的手稿14、使幽州(六)1、 知識很重要30、喜事八、流求10、灰燼67、救援劉法(二)26、春耕58、火炮(一)19、部曲4、大軍初聚68、求援劉法(三)27、軍事會議78、濁浪(二)12、茫崖城65、雲州17、匠戶49、汜水關(一)6、劇本不對啊72、會議39、西域屯田32、剿滅曹成(二)16、皇后朱璉20、冶鐵工坊3、 施恩
76、野望37、仁多泉城7、高陽關34、戰爭之前64、拉攏30、五馬山寨76、殲敵19、揍人48、沈深54、汜水關(六)34、獎賞24、塞外春寒9、北上救援7、高陽關15、挨坑9、北上救援27、歸你了74、救昭州63、創造與失望11、遠征14、使幽州(六)16、皇后朱璉6、鄉誼33、問責79、平方臘(二)4、大軍初聚53、鋼鐵啊47、北地9、聚議59、干擾5、血夜(五)3、 出逃(二)19、揍人31、剿滅曹成(一)34、獎賞56、宗弼渡江65、練軍(二)35、金城關78、濁浪(二)24、商路58、火炮(一)79、橫掃46、太行陘34、衛州城下1、 血夜(一)7、太上皇32、會州城下(三)9、聚議22、北遼使團59、混亂62、暗流(三)19、南陽軍5、獵熊18、荊襄48、沈深36、火槍(二)24、隴東和陝北15、使幽州(七)44、收復河東(二)10、灰燼48、突襲臨潢府28、族兄4、出逃(三)50、汜水關(二)34、衛州城下72、投效46、大撤退42、部署71、風雲再起11、使幽州(三)1、 平遼事38、龍門渡72、朝廷裁軍五、北境39、鐵廠30、李峴的手稿14、使幽州(六)1、 知識很重要30、喜事八、流求10、灰燼67、救援劉法(二)26、春耕58、火炮(一)19、部曲4、大軍初聚68、求援劉法(三)27、軍事會議78、濁浪(二)12、茫崖城65、雲州17、匠戶49、汜水關(一)6、劇本不對啊72、會議39、西域屯田32、剿滅曹成(二)16、皇后朱璉20、冶鐵工坊3、 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