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準備

興州鐵廠的一號鋼鐵結構鍊鐵高爐終於是完成了主體結構的建造,二十多米高的高爐和與之配套的半地下式的鍊鋼平爐、水輪熱軋機組,整個生產區的佔地面積已經超過了十五畝,再加上高達五十多米的巨大煙筒,看上去規模相當宏大。

不過由於還要砌好耐火爐襯,加上許多的配套設施和機械的修築和安裝,這座預計每日出鐵水二到三噸的鍊鐵爐要到明年開春後才能開始試生產。

大宋國的財政收入看似每年都在增長,到了宣和年間居然稅賦收入超過了一億緡,但實際上農業、畜牧業、採礦業和冶金行業生產一直都在衰退,鋼鐵產生在神宗元豐年間曾達到過頂峰,每產生鐵產量超過了一萬兩千多噸,可是到了宣和年間,大宋國的鋼鐵產量已經下降了將近三分之一,每年只有八千多噸了。各大冶監在拼命鑄錢,而官府收刮民財愈加嚴苛,各地不時就會發生一些民變。

朝廷濫鑄錢幣的惡果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到了宣和年間,物價已經上漲了將近一倍,在元豐年間,每石小麥的售價大約是150文,而到了宣和年,每石小麥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350文。

好大喜功,酷愛豪華奢侈的文藝中年趙佶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就把他老爹宋神宗趙頊積攢下來的家底已經都敗得差不多了。

大宋國的軍隊衰敗是有原因的,元豐年間王安石執政時所訂下的廂軍每月三貫的糧餉是勉強夠軍卒養家餬口的,但到了現在,由於通貨膨脹的原因只能保證兩人能吃上飯,問題是這些軍卒家裡都有孩子,而且還有不少。

因爲西北現在兵力空虛,李峴找劉法和趙隆的主要原因是關於隴右各軍重新調整的問題。第一是人員的調整,裁汰老弱,就地屯田安置,好在大宋國的兵員都是終身制的,父死子繼,兄亡弟補,這方面的人員更換並沒有多大問題。

第二條就不太好解決了,隴右和環慶兩路目前還有七萬多兵額,李峴的意思是家屬就地屯墾,不再隨營安置。這觸動到了大宋國的根本,就是禁軍所屬的軍人家屬一般在東京附近或是在軍營中安置,決不允許在地方居住,其本意就是防止軍方與地方治政混在一起,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問題是現在大宋國已經養不起這些家屬了,還讓隨營安置,這純粹就是在消耗士氣。

李峴和劉法、趙隆三人商量了好長時間,最後決定把這些家屬以屯墾的名義安置在各軍駐防的城池附近,也基本上能和朝廷交待過去。至於各部換防及駐地的變動,都可以在名冊上做手腳糊弄過去。

這幾年隴右一直到青海湖一帶開墾的荒地不少,這些都算作是官田,三人決定在這方面做手腳,對軍伍家屬實行田賦優惠,以補貼目前軍卒糧餉不足的情況。這糧餉直接多發給士兵,立馬會有一大羣人告你收買人心,但是減免軍卒家屬的田賦,這就讓那麼御使們很難找到確切的證據。

由於這數萬頃的官田都掌握在劉法、趙隆和何灌三人的手裡,在帳本上做些文章,根本沒人能查得出來。

隴右最大的缺點是人口太少,兵員不足,而且有四分之一的部隊還隸屬於蕃兵,雖然李峴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招募流民,甚至是鼓動朝廷把參與叛亂的流民及親屬發配西北,但這些年來,隴右到西寧州的總人口也只有不到一百萬人。

另外就是這一地區還有大約三十萬的土蕃和羌人,還有大約有三萬左右的蕃兵,但這些少數民族的忠誠度有限,如果國內大亂,還很有可能成爲禍患。

這是李峴繼續鼓動童貫在河北和山東平叛後,把這些“亂民”都發配到隴西的一個主要原因,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兵員,就是主要的生產力。

西軍的幾位主帥,所在的地盤都是些貧窮的邊地,西北地區最富庶的兩塊地盤京兆府和興元府都不歸西軍統轄,唯一比較富裕的就是种師中目前兼任知府的河中府了。

這是大宋國一貫的作法,不可能讓統兵大將能養得起足夠多的兵力。

可惜由於李峴的存在,原來得和陝邊差不多貧瘠的隴右,由於各種水利設施越建越多,超過一半的農田都能得到灌溉,如今到了夏天變得猶如塞外江南,能夠養活的人口已經激長了數倍。根據趙隆的估計,再過上幾年,要養活三百萬人都沒什麼大問題。

李峴現在也有着急,明年金主完顏旻就會去逝,而完顏晟繼位後,很快就撕毀宋金兩國的和約,於宣和六年十月開始大舉攻宋。他現在不知道自己能夠改變多少歷史,金國攻宋的日期是會提前還是會推遲。

隴右這些只經過兩年訓練的軍卒幾乎不可能頂住金國鐵騎的衝擊,如果金國大舉攻宋,他自認爲能夠守住隴右,不被趁機撿便宜的西夏人打過來就算不錯了。至於馳援汴梁,他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實力,就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

至於軍械,李峴一直在期待火槍的出現。李茂臣倒是按照他的要求給打造出來幾種上火槍,可惜的是,由於火藥威力不足,子彈的射程甚至還不如軍駑,再加上裝藥速度也不如駑箭,實際的作用還遠不如弓駑。

火繩槍是肯定不能用的,現在唯一的可行的是發射“石雷”的駑炮。

沒有辦法,現在還得走冷兵器的老路。

他現在已經基本上確定了四種武器:陌刀、鋼駑、複合角弓和雁翎刀。他本來是準備選唐刀的,後來發現略帶弧度的雁翎刀則更適合作爲戰場上弓騎兵的隨身近戰武器。

威力巨大的陌刀製造工藝並沒有失傳,它沒有被選作宋軍的制式裝備並不是被淘汰了,而是因爲宋代冶金技術的退步,鋼材的性能不過關,加上製造陌刀的成本太高,就被刀頭短了短了四分之三的兩刃槍所取代。陌刀的形狀實際上就像是在一米長的木柄上安裝了一柄長達一米二的重劍,如此長的劍身對於鋼材的強度和韌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到了宋代由於鋼材的質量不過關,陌刀的長度就被縮短了一大半,木柄加上變成了現在制式的兩刃長槍了。

而李家的工坊自從裝備了水力軋機之後,用軋製的含錳中碳鋼條來打造陌刀就已經變得十分容易。對於騎兵,陌刀手的威脅比長槍了兵可要大得多,有些強壯的陌刀手甚至有可能將馬上騎手連人帶馬都劈成兩半,而長槍只能直刺,劈砍的效果實在是太低了。

另外就是佩刀,宋軍的佩刀足有一掌多寬,重達近十五斤,作爲馬刀和用於近身格鬥實在是太過笨重,這也是由於鋼材的強度達不到而造成的。而李家鐵工坊出產的雁翎刀只有不到三指寬,而且強度並不低,在實戰使用中就要靈活了數倍。

這些都是提升普通軍卒戰鬥力的方法。

李峴一直認爲軍隊的戰鬥力一半靠訓練,一半靠裝備,如果放在在後世的熱兵器時代,則主要是靠裝備。

至於更加沉重的馬槊,那種東西也只有像是楊可世那樣的“獸人”才能揮動起來,而且也只能裝備給少數精銳的重騎兵來使用。

另外就是盔甲,李峴的觀念是越輕越好,只要能擋住五十步以外的箭矢殺傷就行,而重甲特別是重甲步兵,真的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人家打不過你,跑就行了,你還能怎樣?身上穿着五十多斤的重甲去追擊對手?至於攻堅衝陣,那也應該是速度更快的騎兵們該乾的事。

用騎兵來對付騎兵,這纔是最正確的對抗方式。

25、雁門關前45、基地問題13、青貯池35、猛將劉法(一)36、琴譜38、文明的起點10、永樂城(一)27、歸你了57、都作院71、穎昌之戰(五)47、北地73、入川22、北遼使團33、傷兵營32、沁河口保衛戰(一)74、北上62、暗流(三)40、三方30、李峴的手稿4、 血夜(四)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49、雲中馬場54、汜水關(六)20、貶職75、雁門34、戰爭之前66、求援劉法(一)8、祭奠67、救援劉法(二)56、勳貴18、馬放南山34、衛州城下45、重建晉陽79、濁浪(三)35、猛將劉法(一)59、淮西(一)7、高陽關45、紅城之下74、北上34、衛州城下35、金城關36、出征75、背鍋66、騷動34、戰爭之前25、再入關中24、商路13、淮東61、暗流(二)78、克北寧關69、江州12、永樂城(三)72、朝廷裁軍46、太行陘37、仁多泉城77、濁浪(一)54、造船26、私軍12、永樂城(三)58、少府監67、穎昌之戰(一)14、克承州19、部曲18、西域于闐56、勳貴18、馬放南山8、 連營47、盛典2、 廂兵營38、學琴5、种師道25、再入關中27、收復疏勒(一)56、勳貴68、求援劉法(三)1、 血夜(一)41、道法琉璃?3、 出逃(二)63、創造與失望13、使幽州(五)69、江州83、進北庭71、穎昌之戰(五)15、使幽州(七)56、宗弼渡江16、牧監51、汜水關(三)60、暗流(一)2、請柬68、求援劉法(三)54、學宮與修橋49、西軍的衙內們62、無奈的變通38、龍門渡58、种師中17、再見童貫6、 血夜(六)45、重建晉陽73、穎昌之戰(七)17、匠戶
25、雁門關前45、基地問題13、青貯池35、猛將劉法(一)36、琴譜38、文明的起點10、永樂城(一)27、歸你了57、都作院71、穎昌之戰(五)47、北地73、入川22、北遼使團33、傷兵營32、沁河口保衛戰(一)74、北上62、暗流(三)40、三方30、李峴的手稿4、 血夜(四)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49、雲中馬場54、汜水關(六)20、貶職75、雁門34、戰爭之前66、求援劉法(一)8、祭奠67、救援劉法(二)56、勳貴18、馬放南山34、衛州城下45、重建晉陽79、濁浪(三)35、猛將劉法(一)59、淮西(一)7、高陽關45、紅城之下74、北上34、衛州城下35、金城關36、出征75、背鍋66、騷動34、戰爭之前25、再入關中24、商路13、淮東61、暗流(二)78、克北寧關69、江州12、永樂城(三)72、朝廷裁軍46、太行陘37、仁多泉城77、濁浪(一)54、造船26、私軍12、永樂城(三)58、少府監67、穎昌之戰(一)14、克承州19、部曲18、西域于闐56、勳貴18、馬放南山8、 連營47、盛典2、 廂兵營38、學琴5、种師道25、再入關中27、收復疏勒(一)56、勳貴68、求援劉法(三)1、 血夜(一)41、道法琉璃?3、 出逃(二)63、創造與失望13、使幽州(五)69、江州83、進北庭71、穎昌之戰(五)15、使幽州(七)56、宗弼渡江16、牧監51、汜水關(三)60、暗流(一)2、請柬68、求援劉法(三)54、學宮與修橋49、西軍的衙內們62、無奈的變通38、龍門渡58、种師中17、再見童貫6、 血夜(六)45、重建晉陽73、穎昌之戰(七)17、匠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