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盛典

李峴以高世宣爲河東北路兵馬都統制,何薊爲副統制,王庶爲河東北路轉運使兼知太原府,駐守太原;劉錡爲河東南路兵馬都統制兼知河中府,姚平仲爲副都統,霍安國爲河東南路轉運使;另外吳玠爲知隆德府,樑興知威勝軍,兩部人馬守上黨和白陘;張栓知遼州兼平定軍守井陘關;劉滔知憲州和寧化軍,趙澈知代州併兼和忻州,兩人分守雁門和瓶形寨;再加上楊可才知汾州、王荀知華州和李岌爲知晉州,這一系列的人事任命,讓李峴的嫡系將領們也進入到了大宋中級官員的行列當中。

另外,李崕和翟亮所部騎軍返回洛陽。

在差不多解決了河東的問題後,李峴直到五月中旬這才率楊可世、康泰和苗傅三支騎軍,返回到長安述職。

在二月初,李峴主動放棄朝邑、馮翊和華陰三城後,長安城內的反應是十分慌恐,大多數太子府的官員以爲是和靖康年間一樣,金軍會長驅直入,直撲長安。若不是張叔夜、吳革、謝克家和張孝純幾個死命攔着,太上皇和太子祖孫兩個驚慌失措,都準備要移駕逃往蜀中了。隨後的消息傳了回來,原來是李峴主動爲金人設的埋伏,西軍居然在華州和同州大勝金軍,差不多全殲了入侵關中的金國騎軍。

李峴爲了保守機密,此次行動甚至連太子府這邊也沒有告知,最終害得大家遑遑不可終日,連續好幾天都寢食難安。緊接着就是西軍一路勢如破竹,一連串收復河東各地的捷報傳來,如此大悲大喜,使得整個長安城上下都有些舉止失措。太上皇甚至在接到捷報後懷疑和原來的虛報一樣,等到後面的消息陸續傳來,這才肯真的相信。

一時間太子府上下彈冠相慶,明諭各地西軍收復河東,另外準備擇日告廟,向列祖列宗報告這一難得的喜慶消息。同時明諭京兆府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慶捷大典,稍稍令人可惜的是這場戰役的幾位主要功臣都滯留在河東無法回來,只有姚友仲和王荀、李孝忠帶着一部分親軍趕回來參加了這場隆重的檢閱儀式。

五月十六日,李峴、楊可世引大隊騎軍到達長安,大軍抵達灞橋時,太子派出以謝克家爲首的迎接使臣團已經等候多時,在李峴和楊可世等接了太子的諭旨後,又分發財物犒賞三軍。到了這個時候,作爲勳貴代表的曹晃這才又重新見到了數月未見的李峴。

可能是因爲這幾個月過於操勞的原故,李峴的臉色顯得又黑又瘦,臉上的鬍鬚也顯得有些發灰,不過騎在他那匹火龍駒身上,卻腰桿挺得筆直,很有些睥睨天下的氣勢。在見到以謝客家、朱孝章爲首的使臣後,臉上卻掛着謙恭而和煦的笑容,熟悉李峴爲人的曹晃很明顯感受到了那笑容背後的虛假作態。

他在禮節上顯得非常熟練,言語中也是透着客氣和風趣,與在場的每一位官員們都打着招呼,除了讓人感受不到親近外,禮貌方面簡直無可挑剔。曹晃知道李峴的性子很是隨意,是個不拘小節的人物,這樣的表現就表示他從內心裡並不相信這些人。

“呵呵,又胖了不少,這樣下去可不行,晚上要多活動一下。”在看到曹晃後,李峴突然就說起了玩笑話,這讓曹晃在心裡很受感動,至少在李峴心裡還是很念舊的,沒有把他這個紈絝不當朋友。

“我也想跟你上前線!”曹晃不知怎麼在冒出了這麼一句。

“你?!”李峴吃驚地看了曹晃一眼,隨即哈哈大笑,“好,不過這可是件苦差事!”

一場盛典,太上皇和太子在城外萬年縣的大校場檢閱三軍。長安城內萬人空巷,大多數居民涌出城外,來觀看這場盛大的校閱儀式。可惜的是長安城裡只有三萬多戶人家,任憑官家怎麼動員,來到城外觀看大典的民衆也只有數萬人,與當年童貫平收復燕京時在汴梁所舉行的那場大典時的盛況相差甚遠。

這場景也不僅讓首次在公衆場合露面的太上皇憑生了許多感慨。

大軍臨近長安,需要十里一停,五里一通報,身穿朱衣,背插彩旗的信使在官道上來回穿梭,也顯得十分熱鬧。從灞橋到萬年縣的官道已經被長安城出來的宮城禁軍給封鎖了,五步一人,十步一哨,閒雜人員一律不準上路。這些禁軍倒也是衣甲鮮明,威風凜凜,只當過比正規的西軍身上少了許多殺氣。

戰鼓陣陣,號角連天,隨之旌旗招展,大地震動,大隊的騎兵沿着官道緩緩馳來。

三萬名騎兵在軍旗的指引下,分成五軍列成方隊漸次進入校閱場地。萬年縣的軍校場頓時顯得十分混亂和擁擠,這些西軍騎兵可沒受過禁軍那樣的校閱經驗,顯得隊形有些散亂。

太上皇牽着太子和太子府的一衆高官們站在臨時搭建起來的檢閱臺上,顯得祖慈孫孝,神情複雜地看着眼前的這支軍隊。

李峴帶着楊可世等十數名軍將來到臺下,下馬後以軍禮拜見太上皇和太子,然後使勁扯着嗓子高聲喊道:“臣李峴率陝西、隴右諸軍一戰而盡復河東之地,如今得勝還朝,還請上皇和太子檢閱,天佑大宋,萬勝!”

他身後的帥起被高高舉起。

數萬騎軍隨之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吼聲:“萬勝!萬勝!萬勝!”

高臺上太上皇的嘴脣在嚅動着,由於現場有些風,連李峴都沒聽清他說的是什麼,隨之臺上的令旗高舉,諸軍則又齊呼三聲萬歲!

檢閱儀式其實很簡單,各軍依次在主將的帶領下列隊從高臺下通過,就算是完成了校閱。只不過三萬餘人,走完這個過場,也花費了將近大半個時辰的時間。最後李峴和副帥楊可世一同登上高臺,再次接受太上皇的宣諭撫慰。

太上皇乃封李峴爲晉國公,加太子太保,領陝西、河東諸軍兵馬元帥;楊可世爲趙國公,領陝西、河東兵馬副元帥;沒有參加檢閱的劉錡則封爲韓國公,領陝西、河東兵馬副元帥;老將劉法爲隴國公,領隴右諸軍兵馬元帥,姚古爲燕國公,加太師銜;太上皇似乎很感激救過他的翟進,又加翟進爲豫國公,爲京西路兵馬元帥。

這次的封賞實際上有些尷尬,由於不是官家的聖旨所命,只是以太子監國和太上皇的上諭形式所發,按道理屬於違制。可現在誰還管得了這麼多。李峴率領諸軍將上臺依次接受封賞和拜謝,算是完成了這次的儀式。

這次的封賞完全沒有文官的什麼事,這不免讓人心生妒嫉,範致虛在李峴接受封賞時就悄悄對太子太傅孫覿說道:“看此子鷹視狼顧,又是一個安祿山般的人物,如此下去,社稷江山危矣!”

孫覿眯着眼看着李峴在拜謝太上皇的封賞,臉上毫無表情,只當是沒聽見範致虛所言,也不知心裡在想些什麼。

大軍在長安城外休整了五天,其後李峴就在朝會上入稟道:“臣剛接到從前線傳來的戰報,東京留守杜充不戰而逃,金國右副元帥宗翰已經率軍佔領了開封,現在洛陽告急,臣欲率陝西軍步騎五萬往救洛陽。”

由於太子趙諶只有十二歲,皇宮中由皇后朱璉與太子一起臨朝聽政,卻聽朱皇后聞言皺眉道:“李元帥率陝西各軍出戰,關內可否有危險?”

李峴回答道:“目前婁室在雲州,手上只有兩萬餘人馬,只要西夏人不大舉南犯,關中並無什麼風險。微臣此去京西,主要是爲了安排洛陽和南陽一帶的防禦。”

此時太子府諸臣並無人異議,唯有張克戩出言反對道:“京西軍務,自有翟進、王稟主持,李元帥爲陝西、河東帥臣,這手未免伸得太長了些吧?!”

李峴聞言怒道:“洛陽、南陽安危勢關陝州、漢中得失,這天下軍事本爲一體,什麼叫我的手伸得太長了?這大宋國現在成了這個樣子,都是讓你們這幫什麼也不懂,打起仗來就知道逃跑投降的無恥文人給搞壞的!”

這張克戩被他一番指責氣得不能說話,怒指着李峴道:“跋扈!”

李峴隨即奏道:“張克戩性格乖張,臣以爲不適合爲太子賓客,議論軍*國大政,不過爲官還算清廉,現在鳳翔府知府空缺,還請皇后諭旨,命其爲一方牧守!”

此言一出,太子府諸臣屬盡皆面面相覷,朱皇后也是沉思了一會兒這才說道:“此事容後再議,李愛卿關於出兵洛陽之事,本宮准奏!”

李峴辭朝回到陝西置制使署衙,發出命令,調姚友仲、楊可世、康泰、苗傅、何簡所部共五萬餘步騎於潼關集結,準備出兵洛陽。在動身出發前,又得到上諭,命張克戩出知鳳翔。看來太子府內經過一番爭議,最終還是同意了李峴所奏,把張克戩貶出了長安。

65、有關信仰59、干擾二、股份9、聚議70、娶親5、种師道2、請柬39、何灌之死(一)12、使幽州(四)54、汜水關(六)9、使幽州(一)34、沁河口保衛戰(三)25、雁門關前37、禪位72、會議60、火紅的七月46、太行陘38、龍門渡1、 寒冬56、火藥5、血夜(五)76、野望63、驕兵的代價73、入川37、情歌38、學琴65、突襲河陽(一)57、監軍66、求援劉法(一)69、救援劉法(四)9、聚議57、蜀地18、沒落的文明67、穎昌之戰(一)44、一羣和尚七、大理國(二)10、灰燼71、文官們12、劉家九郎67、穎昌之戰(一)72、穎昌之戰(六)42、南逃7、 牧場21、金國與華夏46、大撤退57、監軍46、古浪寨63、驕兵的代價4、出逃(三)71、穎昌之戰(五)25、閒議26、私軍75、聚將73、安南80、濁浪(四)20、基業56、曲端16、皇后朱璉56、宗弼渡江六、大理國(一)29、招募流民78、克北寧關4、大軍初聚22、過年(二)61、統軍的和尚53、鋼鐵啊77、升龍府四、呼倫之戰5、种師道65、雲州2、請柬七、大理國(二)82、六分儀30、李峴的手稿73、穎昌之戰(七)31、韓城79、濁浪(三)23、變化77、蜀道62、風雪入洛陽58、火炮(一)三、朝堂15、太子的危機78、平方臘(一)60、淮西(二)55、風波再起50、汜水關(二)74、北上6、劇本不對啊43、救援太原(二)65、雲州69、穎昌之戰(三)八、流求36、猛將劉法(二)72、會議54、學宮與修橋64、冬日54、學宮與修橋61、暗流(二)76、傳承
65、有關信仰59、干擾二、股份9、聚議70、娶親5、种師道2、請柬39、何灌之死(一)12、使幽州(四)54、汜水關(六)9、使幽州(一)34、沁河口保衛戰(三)25、雁門關前37、禪位72、會議60、火紅的七月46、太行陘38、龍門渡1、 寒冬56、火藥5、血夜(五)76、野望63、驕兵的代價73、入川37、情歌38、學琴65、突襲河陽(一)57、監軍66、求援劉法(一)69、救援劉法(四)9、聚議57、蜀地18、沒落的文明67、穎昌之戰(一)44、一羣和尚七、大理國(二)10、灰燼71、文官們12、劉家九郎67、穎昌之戰(一)72、穎昌之戰(六)42、南逃7、 牧場21、金國與華夏46、大撤退57、監軍46、古浪寨63、驕兵的代價4、出逃(三)71、穎昌之戰(五)25、閒議26、私軍75、聚將73、安南80、濁浪(四)20、基業56、曲端16、皇后朱璉56、宗弼渡江六、大理國(一)29、招募流民78、克北寧關4、大軍初聚22、過年(二)61、統軍的和尚53、鋼鐵啊77、升龍府四、呼倫之戰5、种師道65、雲州2、請柬七、大理國(二)82、六分儀30、李峴的手稿73、穎昌之戰(七)31、韓城79、濁浪(三)23、變化77、蜀道62、風雪入洛陽58、火炮(一)三、朝堂15、太子的危機78、平方臘(一)60、淮西(二)55、風波再起50、汜水關(二)74、北上6、劇本不對啊43、救援太原(二)65、雲州69、穎昌之戰(三)八、流求36、猛將劉法(二)72、會議54、學宮與修橋64、冬日54、學宮與修橋61、暗流(二)76、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