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汜水關(七)

城頭防守的火槍兵將火力對準了阿里喜和壓制城頭的金國弓弩手們,站在距城牆只有一百步內的金軍弓手們在遭受嚴重的傷亡後,只得退到二百步後,採用密集的拋射戰術。箭如飛蝗,密密麻麻地飛向城頭,只不過拋射出來的羽箭速威力大減,輕易無法破開宋軍身上的盔甲防禦。

劉惟輔和趙鄰一直站在混凝土澆築出來的碉堡裡,密切地觀察着戰場上的形勢。宋軍的火槍兵都是身穿板甲,金人的弓箭手們的威脅倒是不大,傷害最大的還是投石機所投出來的石彈和火球。金人在遼國和宋國工匠的幫助下,這種投擲出來的乾草火球不僅浸過了油脂,而且還混合了火藥,燃燒起來更加劇烈。

數十枚火球在城頭劇烈燃燒着,城樓一帶瞬間籠罩在濃濃的黑煙當中,防守的宋軍用長叉將這些燃燒着的乾草又投向城下。

那些勇悍的金軍沿着十幾臺鵝車上所架的雲梯,瘋狂喊叫着衝上城頭,被早已埋伏好的宋軍刀斧手們給劈了下去,能夠登城的金軍人數太少,根本形成不了多大威脅。越來越多的攻城器械衝到了城下,城頭防守的宋軍開始將乾草和點燃的火油彈投了下去,數百枚火油彈在城牆下熊熊燃燒,只要被火油沾染上,無論是步卒還是攻城器械,都在瞬間變成了火球。那些身上着火的金軍發嘴裡發出野獸般的嚎叫,在地下打着滾,模樣令人不寒而慄。

城頭上濃煙滾滾,硝煙瀰漫,而城下已經變成了一座人間煉獄。

越來越多的雲梯被架上城頭,那些身披鐵甲的金軍在嘴裡叼着長刀,沿着雲梯向上奮勇攀登。不時有勇悍的金卒狂叫着衝上城頭,卻又被十多個宋軍用陌刀或是鋼斧劈翻在地。城頭上的火槍和鋼弩在連續爆響,粉碎了金人妄圖一舉突破城池的念頭。

大地在震顫着,巨大的攻城槌後上百名阿里喜在拽着繩索,將巨大的圓木重重地撞擊在城牆上,原來就已經開裂的幾處豁口在繼續崩塌着。戰鬥自開始後不到兩個時辰就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金軍從北關的白楊溝和趙家溝一帶也同時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看樣子完顏宗翰是鐵了心意圖在今天一舉拿下汜水關城。

汜水關城勢險要,嵩山餘脈一直延伸到了黃河南岸,山勢雖然不是十分險峻,但是大部分地方卻也無法使用器械攻城。翟進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沿着山勢構築了一道完整的防線,也防止了金人從南部的山區突破到汜水關的後方。

加上鞏縣駐紮的兩萬人馬,劉惟輔手上的兵力將近有五萬,雖然宗翰手中的兵力大約是他的兩倍,可是每次投入進攻的兵力越最多隻有一萬來人。宋軍倚城作戰,佔有絕對的地理優勢,再加上劉惟輔投入的兵力還多,金軍輕易也無法突破宋軍的防禦。

自靖康南侵以來,金人的攻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不是剛開始時拿着王稟兩萬人所防守的太原城都毫無辦法的時候了,已經幾乎與很擅長攻城的西夏軍大體相當。若是說起宗翰這次投入的攻城器械,若是放在平原地區,就是原來大名府那樣的堅城都無力防守。只可惜的是因爲汜水關的地勢原因,金軍無法圍城,劉惟輔只需要專注於東關和北關一帶的防守,而且宋軍的增援和補充依然能夠通過西關被源源不斷地補充進來。

這其實註定會是一場失敗的攻城作戰。

宗翰等人只是低佑了宋軍拼死一戰的決心。

自靖康南征以來,金軍所到之處,宋軍是望風而逃,金軍實際上就根本沒遇到過什麼強有力的抵抗,在宋軍拼死一戰,金人發揮不出騎兵優勢的情況下,冷兵器時代的慘烈攻防大戰中,金人也佔據不了多大的上風。

一直觀戰的宗翰已經從馬背上下來,站在原地注視着被濃煙籠罩的汜水關城,在手裡輕撫着長刀對希尹說道:“宋軍的抵抗確實很頑強,守將也十分勇悍,若是能夠招降到手下,可要比劉豫之流的文人們要強得多。”

完顏希尹瞅了一眼正在激戰中的城頭,不由得臉上一陣抽搐,僅僅不到一個上午,金軍的傷亡就差不多有將近七、八千以上,而宋軍的防守依然十分頑強,他都不知道宗翰哪來的自信能夠攻城這座堅固的關城。

“宋人所使用的那種火銃確實威力巨大,算得上是守城利器。我已經命人在城下搶了數件實物回來,等會兒元帥可與我一起參詳一二,然後再交給工匠們仿製出來。”希尹不好直接回答,只得把話題轉移到了那些火槍方面。

宗翰嘆惜了一聲:“南人機巧,但卻性格懦弱,所是爲我等所用,大金國最終能成爲比盛唐還要強大的帝國也說不定。想一想那種萬國來朝的盛大景象,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啊!”

這時,蒲家奴突然說道:“看,那一處城城垣很快就要崩塌了!”

果然,在三架攻城槌的猛烈撞擊下,原本就已經開裂的一處城牆坍塌出了數丈寬的口子出來,正在攻城的金軍在嘴裡高聲怪叫着,開始瘋狂地從這處豁口涌入城內。

此時劉惟輔還在城頭上指揮作戰,負責城內防守的副將韓青見形勢危急,急忙調數百弓弩手來暫時堵住豁口。金軍冒着箭雨從城牆的缺口處涌入,一時間攻入城內的金國精銳已經有將近三百人。

眼看汜水關城的防禦危在旦夕,隨時都有可能被金軍攻破,趙鄰所部偏將高寧率一營火槍兵趕了過來。

“列隊,第一隊準備!前面的人全部蹲下!”只見高寧在手裡舉着佩刀大喊一聲。

站在火槍兵前面的宋軍已經見識過火槍的威力,聞言後紛紛蹲到地上。

“開火!”

呯!呯呯……

一陣排槍過後,從城牆豁口處涌入的金軍頓時倒下了一排,一旁正在指揮作戰的韓青被驚得有些目瞪口呆。

“第二排,開火!”

“第三排……”

在三輪齊射過後,涌入城內的三百多金軍已經傷亡大半,其餘的一百多人已經與守城的宋軍戰作了一團。原來有些動搖的宋軍見狀後頓時就是勇氣倍增,喊殺聲頓時響成一片。而那些火槍兵卻根本不理會身邊所發生的戰鬥,只是把槍口死死地對準那城牆的崩塌處,只要有金軍冒頭,立刻有數十杆火槍招呼過去。

金軍的後援被阻斷了,即使是那些身穿重甲的女真精銳也無法突破這種火力的封鎖,很快那缺口處已經是積屍如山,而衝入城內的金軍也被守城的宋軍砍成了肉塊。

隨着趙鄰緊急調來的兩營火槍兵又加入高寧的麾下,一千五百名火槍兵開始朝着被金軍破壞了足有七、八丈寬的這段城牆發起反攻,韓青也率領自己屬下的二千多戰兵跟隨在後,加入到了反擊的行列當中。

在清理外豁口外的金軍後,高寧居然指揮着火槍軍衝出了缺口,在城外列陣展開了反擊。宋軍排着整齊隊列,向城下的金軍幾乎是毫不停滯地傾泄着彈雨,當這些火槍隊在完成三輪齊射後,恐懼已經充斥着剛纔還準備發起衝鋒的金軍內心。

那些守在攻城器械旁進行操作的阿里喜們首先堅持不住,瘋狂喊叫着開始向回崩潰而逃,隨之那些在城下只剩下一千多人的金國精銳們也跟着後面紛紛敗逃。金軍最爲兇猛的一次進攻因爲這些火槍兵的參戰遭致了一場慘重的傷亡。

遠處,正在觀戰的宗翰見到此狀,知道不宜再戰,不由得長嘆一聲,下達了命令:“全體收兵,暫停攻城!”

號角嗚咽,聲音低沉,宣告着金軍的行動再次以慘敗而告終。

城頭上的宋軍是一片歡呼,旗幟招展,而正在緩緩退卻的金國大軍卻顯得氣氛十分沉悶和壓抑,不少人因此而抱頭痛哭起來。

39、崩散12、茫崖城40、三方58、少府監77、濁浪(一)56、宗弼渡江18、沒落的文明31、韓城29、收復疏勒(三)53、戰後82、返鄉65、突襲河陽(一)69、義軍28、京西22、過年(二)36、琴譜51、平靜7、 牧場36、琴譜53、汜水關(五)66、求援劉法(一)41、河東義軍(二)49、西軍的衙內們71、文官們22、北遼使團6、 血夜(六)23、軍情13、青貯池49、雲中馬場34、戰爭之前13、使幽州(五)76、殲敵76、傳承58、少府監11、使幽州(三)7、太上皇38、學琴40、河東(一)一、 造船廠75、背鍋37、情歌17、匠戶41、何灌之死(三)65、練軍(二)58、火炮(一)27、收復疏勒(一)65、有關信仰61、淮西(三)38、學琴72、會議49、西軍的衙內們76、野望50、汜水關(二)36、琴譜73、安南82、返鄉26、關山難越75、聚將61、統軍的和尚4、出逃(三)2、 血夜(二)28、族兄30、喜事67、穎昌之戰(一)77、升龍府36、火槍(二)77、濁浪(一)61、淮西(三)61、淮西(三)57、太學35、猛將劉法(一)4、 血夜(四)83、少年從軍36、出征66、突襲河陽(二)19、揍人42、部署62、風雪入洛陽69、穎昌之戰(三)31、野馬峽19、興元皇宮20、基業35、猛將劉法(一)6、 血夜(六)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83、進北庭38、利益交換55、招生4、 進山30、五馬山寨60、淮西(二)41、京玉關24、隴東和陝北67、杭州與興元九、親政39、鐵廠59、淮西(一)十、河清驛72、穎昌之戰(六)67、太行寨
39、崩散12、茫崖城40、三方58、少府監77、濁浪(一)56、宗弼渡江18、沒落的文明31、韓城29、收復疏勒(三)53、戰後82、返鄉65、突襲河陽(一)69、義軍28、京西22、過年(二)36、琴譜51、平靜7、 牧場36、琴譜53、汜水關(五)66、求援劉法(一)41、河東義軍(二)49、西軍的衙內們71、文官們22、北遼使團6、 血夜(六)23、軍情13、青貯池49、雲中馬場34、戰爭之前13、使幽州(五)76、殲敵76、傳承58、少府監11、使幽州(三)7、太上皇38、學琴40、河東(一)一、 造船廠75、背鍋37、情歌17、匠戶41、何灌之死(三)65、練軍(二)58、火炮(一)27、收復疏勒(一)65、有關信仰61、淮西(三)38、學琴72、會議49、西軍的衙內們76、野望50、汜水關(二)36、琴譜73、安南82、返鄉26、關山難越75、聚將61、統軍的和尚4、出逃(三)2、 血夜(二)28、族兄30、喜事67、穎昌之戰(一)77、升龍府36、火槍(二)77、濁浪(一)61、淮西(三)61、淮西(三)57、太學35、猛將劉法(一)4、 血夜(四)83、少年從軍36、出征66、突襲河陽(二)19、揍人42、部署62、風雪入洛陽69、穎昌之戰(三)31、野馬峽19、興元皇宮20、基業35、猛將劉法(一)6、 血夜(六)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83、進北庭38、利益交換55、招生4、 進山30、五馬山寨60、淮西(二)41、京玉關24、隴東和陝北67、杭州與興元九、親政39、鐵廠59、淮西(一)十、河清驛72、穎昌之戰(六)67、太行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