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

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

那帝舜自處理完丹朱之事以後,心裡一直在琢磨着他那以德治國的方略。他覺得,以德治理天下的關鍵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求自己,要求臣工、諸侯,以庶民生計爲施政目的,施厚德於民;一方面是培養庶民的品德、良知,調整好社會方方面面的關係,形成一個良好的風氣。

如何實施這個方略,卻一直沒有一個滿意的方案。

品德的教化,說起來易,做起來卻極難。一個人一生下來,其本性都是好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周圍的影響改變了他的一切。好的可能變成壞的,壞的亦可能變爲好的。

人之變化,關鍵在於教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從前洪水氾濫,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災難。老百姓流離失所,衣食艱難,起碼的生存都不能保障,當然就談不上教化了。如今,水患已經消除了,后稷教民耕稼,已大見功效,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常言道:“吃飽了飯生餘事。”人心本來就是容易生惡的,飽食暖衣之時,更易生些是非來。“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古人的話沒有錯,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必需在教化方面下點功夫。

契這些年一直在播教。他教化百姓親睦、謙讓。雖說有了一定效驗,但效果仍不理想。因爲成年的人習慣已成,成見已深。一時不易轉變,收效甚難。看來,必需從童蒙開始施教。“蒙以養正,聖功也。”要做好這一件事,首先應該在各諸候國多設一些施教的場所,把未成年的孩子收進去。一則識些字,二則懂些做人的道理,三還可學一些本事。如果這些孩子從童蒙起,都去學做善人。等他們長大以後,人人都能施善,國家豈不大治?刑罰豈不可以不用?如果他們再學一些謀求生存的本事,將來就能創造出更多的食物、物件。生活豈不更富足?

想到這裡,帝舜下了決心,把教化做爲一件大事。在全國普遍做起來。

次日視朝,帝舜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大家,並將建庠舍,教化童蒙的設想讓臣工們議論。他要求大家提些好的建議,商討出一個好的方案來。

帝舜的話音一落,契就說道:

“帝之言甚是。人之初生,沒有不善的。以後所以不善,是因爲習俗所染。譬如一根絲線,染於墨則黑,染於朱則赤。近朱則赤,近墨者黑。如果有一個場所,有一定的教法,使他們在這個和外界很少接觸的場所內,學一些本事,積一些善念。那麼,即便他原來就不善,在這一種場所內亦可以化惡爲善的。何況人一生下來本來就是善的。臣以爲,可先在帝都建一些庠舍,做個試點,做個樣板,然後再在各地推廣實施。”

契的話剛一說完,大家便齊聲稱讚。帝舜道:

“各位都以爲是,就由契來操辦。越快越好。”帝舜的話剛說完,契便接着道:

“即從童蒙開始,那麼,只是能是收一些小童。那大一些的孩子該咋辦?他們不到幹活年齡,在家裡沒事可做,又不能進庠舍,豈不流浪在家庭之外,染些惡習?”

“契之言甚是,以我之見,就建兩種庠舍。一種收大些的孩童,一種收小些的童稚。用來教童蒙的庠舍叫下庠(小學),用來教大童的庠舍叫上庠(太學)。”帝道。

“好!帝的這個主意太好了!”大家齊聲贊同。契接着又問道:

“下庠教化什麼?上庠教化什麼?總不能一樣吧!”

帝舜道:“教文識字,由淺到深。下庠學淺,上庠學深。下庠以識字爲主,再附帶一些品德教化。上庠除識文字和做人教化以外,還應再定一些學本事的科目內容。具體定些什麼內容,大家議論一下。”

伯夷道:“禮是立身之本,應爲一科,不可不施以教。”

帝道:“算一科。”

后稷緊接着道:“民生以農耕爲本,農耕也應爲一科。”

帝道:“很好!”

伯益道:“草木鳥獸與人關係最密,用處亦大,博物的人古稱爲君子,也應算做一科。”

倕道:“古之聖人,制器用以前民,利溥萬世。娃娃們即使自己不能發明,尋常物件也應該自己會做,這亦應列爲一科。”

夔道:“聲音之道與政治相通。可以變化人的氣質,功效甚大,依臣之見,音樂亦應列作一科。”

帝舜道:“列位之言,甚有道理。可按童蒙年令大小,學識深淺來選科目,一切教化之事,就由籬去一統操辦。”

契領命而退。

過了幾日,契來奏報:

“都城內的庠舍已經建成,請帝察覈,擇日開學。”

帝舜聽罷,心裡非常高興。即率羣臣前去視庠。

帝舜率朝中臣工到了上庠,那些請來的庠師和弟子們都在大門外迎接。帝舜見此情景,急忙下車與庠師們見禮,然後揖讓入門。

一進大門,但見上庠的正房中供奉着歷代先聖先師的掛像。祭臺上擺着許多俎豆等各種祭品。帝問道:

“這些掛像是怎麼來的?”

契道:“這是帝妹敤首畫的。”

“敤首妹的畫的確不錯,她從小就喜畫畫,整日習畫,走到那裡畫到那裡,練出了一手絕活。”

帝舜毫不客氣地誇讚道。

契道:“當時上庠建好,大家都說要樹一種尊師之風。應把先聖先師的像畫出來,掛在庠舍中央,時常祭祀。可誰能畫出先聖先師像來呢?一時難住了大家。正在發愁之時,敤首路過這裡,聽到這一情況後,便自告奮勇,由她來做。沒有想到,敤首竟然能畫出這般神品來。”

這個敤首,自幼就喜愛畫畫。她有創造的天賦,無師自通,在家中、在野地裡,見什麼,畫什麼。在小時候,她常用那雙靈巧的雙手,蘸上花葉的漿汁,或是紅色黃色的泥濘,在牆壁、門戶上東塗西抹,畫出各種跑跳自如的動物如野牛野馬甚至野象等,神情姿態栩栩如生,簡直就要從牆面上走了下來。舜每次見她如此,總是不忘勉勵她幾句。隨着時間的增長,敤手的繪畫技能更高了。不過,那個時候人們並沒有把畫畫當作一門學問,對此並不在意。所以,敤首會畫,誰也不知道。這次一出手,竟是一鳴驚人!(敤首的舉世傑作,填補了華夏文化的一個空白,成爲千古畫學的宗師。後世之人稱她叫畫敤。《辭海》:“敤首是中國最早作畫的人”。《中國畫學全史》:“歷唐(堯)與虞(舜)……時人始有畫,則舜妹敤首也……。宜之造化在心,別具神技……或謂中國畫祖,實爲敤首者。”)

大家對嫘首的畫稱讚了一番以後,就進入了正題。所有在場人等,首先要對先聖先師行釋奠禮。庠師們擁着帝舜,讓帝先行,帝道:

“不可以,今日若在朝中宗廟,當然以我爲先。今日之事,是在庠舍之中舉行,諸位庠師當然應該爲先。”

庠師們怎麼也不肯爲先。帝舜道:“咱們倡導禮儀,就必須以禮行事。按理說,諸位是教化百姓的,我是治理百姓的,其實職任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今天在庠舍,你等是主,我們是賓。咱們既然提倡禮儀。就應以禮而爲。先主後賓,大家說對嗎?”

那些庠師們推辭不過。只好列起隊來,走到了先聖先師的像前,恭敬地行禮釋典。

傾刻間,樂聲大作,禮儀隆重。

庠師們禮畢退下以後,帝舜率羣臣走到了先聖先師的像前,畢恭畢敬地行禮釋典。

緊接着一項,是行拜師禮。司禮將衆庠師安排在上首,西向而立。讓衆庠生站在下首,面向庠師行謁師禮。

一切禮儀完畢以後,帝舜走到庠師們的中間,懇切地勉勵了庠師們一番,然後與庠師們一一稽首行禮、告辭。

視庠典禮結束以後,帝舜便與衆臣離開庠舍回朝。一朝臣乘間問帝舜道:

“今天在視庠之時,帝對那些庠師們是否太客氣了?這樣做與禮不合。”

帝舜道:“你說錯了,恰恰相反,不這樣才與禮不合呢!”

那朝臣道:“願聽教誨!”

帝舜道:“首先,咱們和庠師同樣都是人,人與人間應是平等的。咱們起碼應以人與人之間的禮節對待之。其次,咱們和他們,都是履行職務之人。咱們履行的是管理之責,他們履行的是教化之責。本不該有高低貴賤之分。那麼,咱們視庠到了他們那裡。他們爲主,咱們爲客,禮應如此。現在,咱們既然重視教化。就理應尊重庠師。我之所以那麼做,一是按理本應那麼做。二是讓那些學童們都看看,帝王都如此敬重庠師,他們就更應該如敬父母一般,不能含糊。三是讓庠師們知道其肩上的擔子很重。教化期間,他們也就不敢稍有苟且和溺職了。”

帝說完了這番話,轉身面向大家問道:“諸位以爲我的話有道理嗎?”

大家聽罷,早已佩服的五體投地。帝之英明,是常人所不能及的。都連連點頭稱是。

視庠結束以後,帝舜回到宮室以後,覺得有點累,就躺下來歇息一會兒。身子在那歇息着,腦子卻靜不下來。整個視庠的過程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他的心裡很滿意。敤首畫的那些歷代先聖先師的掛像使他更爲欣慰,畫技高超,無以倫比。他覺得,庠舍掛像應該在以後堅持下去,應該把這種尊師敬祖的活動永遠流傳下去,寓教於其中。

想到這裡,他腦海裡猛然冒出來一個古怪的想法:“讓小妹給自己設計一件衣服穿上。”親政以來,他深深體會到天子上法乎天,高高在上,一舉一動關係非常重大,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整個天下。當然,天子的服飾也是非常重要的。想到這裡,他便在腦子裡開始勾勒衣服的設計。

經過好長時間的思維,一幅畫圖在他的腦海裡粗略形成了,在這件衣服上,要體現十二個方面的內容: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之意;山,能行雲雨,人所仰望,取其鎮重之意;龍,變化無方,取其神;華蟲爲雉,文采昭著,取其文;宗彝,爲宗廟祭器,繪虎、 二獸,取其祀享之意;藻,水草之有文者,取其文,取其潔;火,取其明,取其炎向上;粉米,即白米,取其潔白能養人;黼作爲斧形,刃白而銎黑,取其能斷之意;黻(fu),取臣民背惡向善之意,亦取君臣離合,去就之理。如何分佈他卻不能設計。只能讓敤妹去構思了。

次日,帝舜將敤首喚來,向他說明了自己想做一件衣服的想法。

敤首問道:“不知哥哥想做一個什麼樣子的衣服?”

帝舜把自己的構思給敤首開列出來。敤首看到哥哥開列的十二項內容,不得其解,笑着說道:“按這個設計,這件衣服做出來肯定很花哨。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帝舜解釋道:“兄添爲天子,天子上法乎天。日月星辰取天子高高在上、照臨無私之意。天子的一舉一動關係非常重大,應靜多動少,庶幾才能鎮壓的住。靜而能鎮,莫過於山,所以取山。天子言行喜怒,不可以讓臣下窺測明瞭,否則會有揣摩迎合之弊。龍是飛騰神靈,叱詫風雲,變化莫測,神聖之物,所以要用這個龍。宗彝,虎蜼也。虎蜼是一種長尾猿猴,巢於樹,其性孝。老者直居上,子孫以次居下。老者不多出,子孫居下者出得果,即傳遞至上,上者食,然後傳遞至下,下者始食;上者未食,下者不敢食也。兄依善治世,百善孝爲先,取其孝也。藻華蟲的羽毛五彩繽紛,非常好看,我想取其文彩。取藻和華蟲有點綴之意。小妹以爲如何?”

“太精彩了!小妹一定不負兄望!”敤首聽罷,對兄長的思維佩服的五體投地。她愉快的接受了帝舜交代的任務。以後的日子裡,敤首放棄一切,全神貫注地爲兄長製作衣裳,她花費了九九八十一個晝夜,終於做出了一件絕世之寶,獻給了帝舜。

當帝舜穿上這件帝服之後,滿朝譁然,文武讚口不絕!朝堂上取得一致意見,讓帝舜穿上帝服郊天祭地。郊祭以後,帝王穿龍袍便成爲定製(袍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結束)。

第二年春天,照例又是兒童入學之期。帝舜與君臣商議道:“教孝教悌,明禮習讓,這種科目固然是做人基本的要事,但是恐怕將來有兩種缺點:一種是關於兒童本身的,專讓靜,不讓動,身體發育恐受影響。一種是關於國家前途的,專尚文,不尚武,民氣逐漸委靡,易流於積弱。這兩種流弊似乎不能不預先防到。”

羣臣聽了,都以爲然。於是大家討論起來,有的主張增加射箭一科,有的主張增加御車一科,紛紛不一。棄建議道:

“射、御二科應該加上。射可以觀德,可以習勤,不但能夠養成武士,而且仍不失教育原則。這兩科適宜於年長的庠生,若是幼年庠生則不可,他們體力未足,恐怕不甚相宜。現在規定七歲入下庠,十五歲人入上庠。七歲的兒童,叫他射御,固然萬萬不能勝任,就是十五歲的兒童,亦似乎尚早。我覺得,最好添一種舞的科目。從前陰康氏的時代,因爲陰多滯伏,民氣壅閉,於是創出這種舞法,以教百姓,後來民氣果然多發揚了。所以舞這個方法於人身極有價值。舞有兩種:一種是徒手舞,盤旋進退,俯仰高下,演出種種的節目,與兒童興趣極相合,凡七歲的小庠生都可以用的。一種是器械舞,又可以別爲二類:一類是文,一類是武。文舞用籥用羽;武舞用於用戚。羽籥較輕,易於揮灑,凡年在十二歲以上之庠生都可用之。干鏚較重,舞動不易,凡十五以上大庠生就可用之。如此排定程序,以次而進,練習到後來,不但技藝嫺熟,而且力氣亦可以增加。所以,我以爲要提倡武事,振作士氣,寓之於教育之中,以入庠之初添加舞干鏚羽籥一科爲最宜。這科名目定爲萬舞,未知帝意如何?“衆臣聽了都很贊成。於是就叫樂正夔來做這方面的準備。

又過了幾年,帝舜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倡導養老於庠。讓那些朝中的年高致仕和百姓中的老人在庠舍中頤養天年。其養之法,必不至於帝者。來庠之時,一舉燕禮而已。凡在庠之老者,必有常年之膳食。而老者在庠,各就所長,聚少年學子而教之。

帝舜養國老(退休的官員)於上庠,養庶老(民間的年老百姓)於下庠。並經常率衆臣到庠捨去視庠,看望和撫卹那些老人。每次都是極爲莊重,帝要親自訓導,庠生向老人和師庠恭行謁師禮。儀式完後,便設宴款待那些老人和教師。

“餚烝於俎,行一獻之禮,坐而飲酒,以至於醉。以虞氏帝道宏大,故養老以燕禮。”

帝舜對老人十分尊重。其尊師愛教,尊老敬老之風範,影響着在庠庠生。庠生見帝隆禮在庠之師儒,則服教說學之心,因之益摯。

自此以後,帝舜朝大興教化,庶民百姓的品行不斷提高。各地的風氣不斷的變好。“不必賞而百姓自然相勸於爲善,不必罰而百姓自然相戒畏爲惡。”真正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國泰民安!

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
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