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

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

伯禹的九州貢賦之制實施以後,那些諸侯們對伯禹恢復九州,制定貢賦的方略紛紛響應,實施倒也順利。唯只有那三苗頭領成駒反抗禹的方略。成駒不肯遵例納貢。爲了抵制伯禹的方略,他還不斷阻止南方各地爲帝都納貢上賦。

伯禹決定殺一儆佰,當即校閱軍馬,討伐三苗伯禹即校閱軍馬,討伐三苗。三苗兵士憑藉天險,負隅 頑抗。

(上古時代贛江、鄱陽湖區域。三苗的先民。曾經憑藉山川之險、水路之便,聚集四方百族,崛起於鄱陽、洞庭兩湖之間,創建了一個負陸面誨、勢力廣被、聲威遠播的南方酋邦王國。是一支風格殊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三苗——南方稻文化的首創者。三苗酋長自稱“有苗氏”,和他們最早發明水稻種植有關。三苗文化和華夏、東夷等地區文化形成過鼎足之勢。)

(三苗先後與黃帝、堯、舜、禹競雄於世。蚩尤曾在涿鹿之野和黃帝大戰,血流百里。蚩尤被黃帝擒殺之後,苗民遷居贛江、鄱陽湖一帶。帝摯期間,驩兜曾爲三苗諸侯,驩兜曾發明鼓風機冶銅,被稱之爲“苗民”之父。當三苗再次重整旗鼓、北上爭雄時,被堯遏阻在豫境丹水之浦。舜繼堯位以後,和三苗化干戈爲玉帛。自從出了亡國之臣成駒以後,三苗爲政不善、內部分裂、國運陵遲。旋又發生空前嚴重的大地震,“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國運日衰。)

成駒自恢復彭蠡(li)、洞庭以後,三苗遺民很擁護他。三苗地盤廣了,人口多了,聲勢也大了。舜帝時期,三苗之所以不背叛,是因爲沒有給帝都納貢上賦。這次,伯禹的貢法一頒佈,成駒不肯遵例納貢。爲了抵制伯禹的方略,他還不斷阻止南方各地爲帝都納貢上賦。

伯禹決定殺一儆佰。當即將討伐三苗的計劃報奏帝舜,帝舜聽完之後,覺得伯禹的作法不妥。對禹道:

“君子之道,重在責已。三苗不服,是咱們的教化行德不到。以後咱們加強教化,施德於有苗,他就自然會照章納稅。”

伯禹說道:“三苗包藏禍心已久。三苗之地南有衡山,北有歧山,右有洞庭,左有彭蠡。他們居險心野,早有不臣之心,豈是喻教仁德所能感服?”

帝舜覺得伯禹之言也有些道理,加之討伐三苗是伯禹主政以後的首次重大決定,還是應該給他一定自決權的,於是,便不再製止。說道: “既然這樣,你就去征討吧。”

伯禹稽首受命。

退朝以後。伯禹即校閱軍馬,以伯益和伯夷爲謀師,真窺、橫革、之交、國哀各帥一軍,分路前去征討三苗。

帝師一路浩浩蕩蕩,直奔江南。

一路上,各地諸侯紛紛出兵助戰,帝師更顯威武。

帝師剛到雲夢大澤,就同那成駒派去迎戰的兵士打上了。帝師軍士勇猛,陣勢浩大,三苗兵士抵抗不住,潰不成軍,首戰大敗。

帝師渡過大澤,在南岸安營紮寨。伯禹不願生靈塗炭,派人前去勸降。那知,那成駒竟然置之不理。憑藉天險,負隅 頑抗。

雖說有苗山險水惡,怎敵帝師兵多將勇!開戰以後,帝師打得那三苗軍士連連敗退。連日來,帝師攻佔了一山又一山。

此時,正值盛夏。雨蒸日曬,瘴氣大盛,北方兵士萬萬不能適應。雖說攻打了一個多月,佔了幾個山頭,但過了一山又有一山,要滅三苗,還不知要到何時。

近幾日,帝師軍中已有不少兵士病到。伯益縱觀戰局,甚感不妙。一怕北方士兵不能持久,瘴氣瘟疫漫延,會無辜損兵折將。三苗之兵乘機攻來,局面不可收拾。二者怕從徵諸候由此而藐視朝庭,因此帶來國之解體。於是,在打完一個勝仗之後,便把各軍頭領,從徵諸侯召到一起。對大家講道:

“帝師教訓三苗,三苗兵已無力抵抗。如果乘勝攻擊,不難把苗兵全殲。臣服蠻民,攻心爲上,要以武力,實不妥當。如果將苗民盡行屠戳,實太殘忍。我帝以仁慈爲懷,成駒之過,不能降禍於民。若不盡戳,則仇怨愈深,終必爲南方之患。我想,苗民雖則頑蠢,終究也是人,沒有感化不了的。就說帝舜與他的父親瞽叟和繼母姚婆。瞽叟雖頑,繼母雖惡,帝舜還是把他們感化了。至誠之道可以感動蒼天!三苗之民只要以德感化,肯定會轉變的。我以爲,現在三苗已受重創,教訓已有效果,應該適可而止,就此收兵,不知妥否?”

大家聽了伯益之言,個個點頭稱是。伯益便將情況稟報伯禹,伯禹也以爲然,於是,便班師回朝。

卻說那些三苗之人這些日子也確實讓帝師打怕了,居於險位竭力垂死掙扎。這天,忽見大兵退去,卻不知何故。成駒以爲是伯禹的誘兵之計,只敢堅守,不敢妄動。過了幾日,仍不見動靜。就派了人前去探聽。探子回來報告:

“帝師大兵確已退去。”

成駒大感不解!伯禹之兵千里伐兵,爲的是消滅三苗。爲什麼乘勝不追過來,反倒退兵走了。真是不可理解!

過了幾天,成駒遇到了玄都諸侯,才知道了伯益說的那一番話,才明瞭伯禹退兵的原因。成駒笑道:

“他要以武力伐我,我定和他打到底!大不了三苗人退到三危去。他若要以厚德讓我心服,我亦不和他決裂。”

成駒回到三苗以後,心裡仍不踏實,派了幾個精明的秘探,暗地裡到蒲阪去打探究竟。

且說那伯禹班師回都以後,即日陛見,將班師之原故向帝舜奏報。帝舜歷來就是尚德不尚力,聽完奏報,心中非常滿意。便對伯禹說道:

“這樣做很好,咱們德不厚而行武,本來就不是我的治民之本,臣服諸侯,咱們還是以德感化,不復用兵。”伯禹稱是。

卻說那幾個有苗暗探到了蒲阪之後,使盡渾身解數,探得了帝舜的方略是不復用兵,以德治理天下。再看了看帝都的情況,到處是秩序井然,人人親和,繁榮昌盛的景象。心裡暗暗佩服帝舜的德能。回到三苗,將所見所聞如實稟報。

有苗國君從未去過中土,更別說帝都了,聽了探報,就想到那裡去看看。但有苗與中土必竟有隙,心裡很不踏實。想去,又不敢去。思謀了幾天,最後還是下了決心,上表謝罪,並請入朝。

一切準備妥善,有苗國君便帶了幾個得力臣子,前往帝都朝拜那久負盛名的帝舜。

且說伯禹自從有苗回來以後,甚覺帝舜的方略棋高一疇。於是,就按照帝舜的吩咐,廣佈文德,實施教化。一日,忽然收到有苗的謝罪表文,心中大喜。帝舜之方略,果真英明。德教果能柔服遠方的蠻夷之人。於是吩咐內侍,準備延接典禮,對三苗國君特加優渥,讓他心悅誠服。

過了一段,三苗國君果然到了。帝舜着皋陶、伯益等重臣到南門外迎接。歡迎儀式之隆重,使有苗國君受寵若驚。朝覲禮畢,帝舜賜宴招待。其間,帝舜詢問了一些三苗的風土人情,民間冷暖。嚴然是慈父形象,有苗國君奉若神明。閒談之間,帝舜婉轉訓勉,言道:

“過去,有苗狐功反道敗德,實不是治國之策,萬不可行。以武力侵犯周邊的小國,遏阻他們朝貢帝都之路。這不僅是背叛朝廷,也大失睦鄰之道。常此下去,必受世人譴責,實屬下下之策。”

帝舜的一席話,既體貼關懷備至,又寓以深刻道理。且夾帶訓勉告誡之意。這等風采有苗之人何時見過?有苗國君對帝舜佩服得五體投地。

宴禮結束以後,帝舜厚加賞賜,有苗國君感激不盡。

宴畢,帝舜着人帶上三苗國君遊覽帝都。這中土繁華之景,使三苗國君一行留連往返。一連遊覽了幾天,才拜辭而歸。

自此以後,三苗臣服,年年朝貢。伯禹從這一件事上,深感自己與帝舜之間差距太大。從此以後,每逢要事,他都與帝舜商量,學一點帝的方略,仿一點帝的德能。

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
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