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隋朝的創制

北魏自孝文帝大規模漢化之後,統治階層中不願意漢化的鮮卑軍事貴族,出現了強烈的反彈,最後北魏分裂,形成東西兩部分。西部統治者宇文氏建立北周政權,最終統一了北方。宇文氏的成功在於,既保持了鮮卑人的戰鬥力,比照鮮卑人原來兵牧合一的軍事組織,建立府兵制,同時力求保持鮮卑的簡樸作風,甚至恢復原來鮮卑人的鮮卑姓,強令進入軍隊的漢人改鮮卑姓,呈現出鮮卑化的跡象。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模仿西周官制進行改革,恢復六官制,力求製造直接承襲華夏正統的印象。而且,經過改造的府兵制,逐漸剝奪了各府將軍的掌兵權,將府兵直接置於皇帝控制之下。就這樣,在漢化與鮮卑化之間走鋼絲的宇文氏獲得了成功。但是,走鋼絲維持不偏不倚相當困難,周武帝以後,繼承者滑向了鮮卑化的一邊,結果激起了已經勢力很大的漢人普遍的不滿。身爲外戚和勳臣的楊堅,乘機代周而立,建立了隋朝。

隋朝的開創者對於制度建設從建國伊始,就表現出空前熱情,顯示出新朝氣象。

首先,恢復並且健全了三省六部的中央機構,確立了中書省(時稱內史省)草詔、門下省審覈、尚書省執行的三權分立制衡機制。尚書省各部分工也進一步明確和固定。經過一個不長時間的過渡,形成了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民部和工部的六部行政部門,每部下轄四個司,六部共二十四司。各部所轄的司,均跟本部事務相關,形成一個整體。隋朝在那個時代,應該是世界上分工最明晰的政府。後來的唐朝,只是將民部的名稱改爲戶部,除此以外沒有任何變化。三省六部進一步確立之後,原屬九卿範圍的各個監寺的地位繼續下降,淪爲可有可無的輔助性機關。這樣的六部與監寺格局,奠定了此後官僚制帝國的基本行政架構。這種架構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末年,才被從西方引進的新式現代政府體制所取代。

其次,隋朝整理了魏晉以來混亂的地方區劃,廢除了所有的僑立州郡,將州、郡、縣三級改爲州縣兩級。改革後的州比秦漢時的郡還要小,進一步削弱了地方勢力,以便於中央管理,但也使得地方區劃過小,難以形成自主性。

其三,隋朝開創了科舉制,這是官僚體制的最大轉變之一。隋文帝楊堅雖然廢除了九品中正制,但卻回到了漢代地方推舉的老路上,這實際上已經行不通。隋煬帝楊廣,雖然被正史譏爲空前的昏君和暴君,但在制度創新上,卻有獨到之處。正是他開創了考試取士的新制度。隋煬帝登基不久,就下令十科舉人,其中就有“文才秀美”一科,而且是最爲隋煬帝所看好的。隨後2十科減爲四科,還是有“文才秀美”科,即進士科,進士科的取士,以考策論爲主,考試在中央政府舉行。漢代實行察舉制的時候,也有考試,但是取捨主要依靠地方推薦,考試只是輔助手段(實際上,就是九品中正制下,世族子弟爲官者也要多少顯示一點文才才行),而科舉制雖然也要靠地方推薦,但考試卻是取捨的主要手段。從此,中國選舉制度開闢了以考試作爲人才取捨主要標誌的科舉時代。當然,南朝末年整個士林雅好文章辭賦,蔚成風氣,影響到北方。上流社會以文采相尚,也對以文選人的選舉制度的產生有促進作用。隋煬帝本人也具有相當的文才。據說,他曾經誇口說,就是跟士大夫們比文才,他也應該做皇帝的。有幾個比他詩做得好的大臣,都被他藉故殺掉了。這雖然表現了他的殘忍,但也說明他的確非常重視文才。這也爲後來整個社會重視詩歌、重視進士科的風氣開了頭。

隋煬帝愛做詩文,但有人超過他,就感覺不快。司隸薛道衡有佳句過之,遂尋事殺之。薛死後,煬帝還恨恨地說,看你還能作“空梁落燕泥”不?隋煬帝一次作《燕行歌》,令諸文士和之,著作郎王胄之作與煬帝不相上下,由此被嫉恨,王胄居然因此丟了命。王被害之後,煬帝也恨恨地說:“庭草無人隨意綠”這樣的詩句你還能寫嗎?(劉餗:《隋唐嘉話》上)

其四,隋朝完善了府兵制,建立健全了掌管與訓練府兵的折衝府。在中央一級設置十二衛分管兵府,使寓兵於農的府兵體制更加制度化。

其五,隋朝整頓了長期以來混亂的律法。本着從輕的原則,刪繁就簡,制定《開皇律》,共有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鬥訟、詐僞、雜律、捕亡、斷獄等12卷。這部法律廢除了車裂等酷刑,而且將死刑終審權收回中央,死囚須經大理寺複覈才能執行。後來影響很大的唐代《貞觀律》、《永徽律》,實際上都是《開皇律》的修訂。其法律精神一直延續到清代。

最後,隋朝還開始着手重建禮制,清除北方少數民族統治的痕跡,比如恢復漢姓,恢復漢族文化習俗。其中,最重要的是恢復禮制。實際上,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除了極個別以外,大多都有自己的禮儀規矩,但是隋朝以繼承漢人正統自居,故而強調要恢復周禮。但實際上,據陳寅恪先生研究,隋朝甚至後來的唐朝所實行的,不過是南朝禮儀和北齊禮儀的複合體。

隋朝雖然完成了大多數制度的創制工作,但是,由於隋煬帝這個精力過於旺盛、卻又少不更事的年輕皇帝的緣故,結果像秦朝一樣,二世而亡。顯然,作爲一3個以農業爲經濟基礎的國度,儘管幅員廣闊,國力強盛,但如果一味地大興工程,盲目地對外開戰,還是很快就會耗盡國力的。好在繼起的唐朝幾乎完全繼承了楊家開創的制度遺產,並使之發揚光大,在政策上又刻意避免了前朝之失,結果成就了歷史上的盛世。

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17章 貴族與皇權三國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79章 清朝的新政1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68章 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51章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統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1章 前封建時代和封建時代第61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2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1章 前封建時代和封建時代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25章 考試帝國隋唐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轉換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25章 考試帝國隋唐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3章 封建時代的過渡夏第61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2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79章 清朝的新政1第41章 繁複的中央行政機構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8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2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43章 宋代的科舉與學校制度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體系第14章 王霸之道兩漢4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61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2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6章 官僚帝國的時代從春秋戰國到秦漢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70章 清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76章 勇營制度和新式海軍第50章 元朝的中央行政體系以及決策機制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
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17章 貴族與皇權三國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79章 清朝的新政1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68章 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51章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統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1章 前封建時代和封建時代第61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2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1章 前封建時代和封建時代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25章 考試帝國隋唐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轉換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25章 考試帝國隋唐第64章 明朝的監察制度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3章 封建時代的過渡夏第61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2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67章 清代的中樞決策及其機構2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79章 清朝的新政1第41章 繁複的中央行政機構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26章 隋朝的創制第8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2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43章 宋代的科舉與學校制度第71章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制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體系第14章 王霸之道兩漢4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53章 社會等級與政治文化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61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2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6章 官僚帝國的時代從春秋戰國到秦漢第12章 王霸之道兩漢2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70章 清代的中央行政機構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76章 勇營制度和新式海軍第50章 元朝的中央行政體系以及決策機制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