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草原帝國金

來自北方草原和山區的遊牧民族和遊獵民族,與佔據黃河和長江流域的農業民族長期對峙,此消彼長。農業民族的經濟和文化優勢,與遊牧(遊獵)民族的軍事優勢之間,往往能實現某種平衡。直接與漢族對峙交鋒的民族,往往有三種命運:或者被驅逐,或者接受漢文化內附,或者趁中原王朝內亂進入中原成爲北方統治者。那些趁着中原王朝內亂進入中原的遊牧人,大多在接受中原先進文化之後被同化,從而失去原先的軍事優勢。然後是一個民族的大融合,在新的民族融合的起點上,重新確立一個與遊牧人混血的漢人王朝或者被漢化的少數民族政權。

宋朝所面臨的局勢與前代有很大不同。由於制度縝密,政策得當,使得宋朝長期擺脫了內亂的壓力。雖然在與來自西、北兩個方面的遊牧民族的角逐中處於劣勢,但這兩個遊牧民族過於弱小,也沒有能力入主中原,而是在與宋人不斷的接觸中接受了漢文化。漢化的結果使得遊牧民族的軍事優勢呈現下降趨勢,於是雙方形成均勢。這時,從大草原的後臺,又冒出一個新的更加生猛的民族,但是同樣的,這個生猛的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後,也逐漸被漢化而失去銳氣,結果又被後來崛起的新人所取代,而這個最後登臺的新人,居然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少數民族的身份,統一了中國。

契丹、党項,女真,蒙古這三撥在中國舞臺上現身的遊牧(遊獵)民族,上演的就是上面所說的梯度替代史。

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屬於那種主觀保持草原帝國原貌,而被動接受漢化的王朝,在這一點上,他們與前面的鮮卑人不同(北魏),與後來的滿人(建州女真)也不一樣。這樣的王朝,無疑帶有前所未有的草原帝國特色。孟森先生雲:“自有史以來,以元代最無制度,馬上得之,馬上治之。”(孟森:《明史講義》,31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朝更危險的勁敵。事實上,在女真人最後與宋朝聯手滅遼的過程中(這無疑是宋人一大失策),已經被女真打得一塌糊塗的遼軍,只能在對付宋軍的時候還佔據優勢。宋朝軍事上的軟弱,不能不誘發女真人進一步進入中原的野心。)不過,金與元比較起來,還稍微有所不同。女真人畢竟屬於半農耕的民族,對於漢文化的親和度多少要高一點。隨着王朝延續,上層統治者有時多少顯露出某些接受漢人制度文化的主動性,只是這種主動性的效果並不太好。

草原帝國(上)——金朝

女真人屬於居住在東北一帶的韃靼人或者叫通古斯人的一種。人種跟多數北方遊牧和遊獵民族相2同,先秦時候被稱爲肅慎。屬於女真種族的人,有開化比較早的,像唐代的靺鞨,曾經建立過文明發達的渤海國。但是,渤海國被滅以後,這個種族的文化又開始退化,到契丹興起的時期,女真種族分爲接受漢化和契丹化的熟女真和沒有接受異族文化的生女真。生女真還處在氏族階段,文化層次很低,處於遊獵和遊耕的階段,沒有文字,但驍勇善戰。由於出現了一個傑出人物完顏阿骨打,女真部落被逐漸整合起來,形成一股日益興盛的勢力。崛起的女真人,在開始階段,非常善於學習。他們拿來了契丹人的軍事組織和戰術技巧,再加上自己的勇敢機智,所以很快成爲原來統治者契丹人的勁敵,並最終打敗了他們,接着滅掉了原本孱弱的北宋,成爲北方中國的統治者。 小說.中國政治制度史導論(第2版) 最新章節第46章 草原帝國——金、元 網址:http://www.xoyo100.com/html/5/5157/2535525.html

第68章 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28章 科舉制度1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44章 宋代官員的人事制度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28章 科舉制度1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體系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76章 勇營制度和新式海軍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51章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統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1章 前封建時代和封建時代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33章 隋唐的地方政府體制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3章 封建時代的過渡夏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11章 王霸之道兩漢1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轉換第6章 官僚帝國的時代從春秋戰國到秦漢第8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2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43章 宋代的科舉與學校制度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41章 繁複的中央行政機構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33章 隋唐的地方政府體制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25章 考試帝國隋唐第29章 科舉制度2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16章 王霸之道兩漢6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23章 軍隊私人化的走向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18章 三國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18章 三國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18章 三國第18章 三國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19章 九品中正制和戶調式與門閥政治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
第68章 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39章 缺乏道德維繫導致的制度性動盪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21章 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與職能分工的初現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覈制度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28章 科舉制度1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44章 宋代官員的人事制度第31章 隋唐時期的監察體系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28章 科舉制度1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體系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76章 勇營制度和新式海軍第78章 戊戌維新變革的制度意義第10章 法家帝國秦2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運作第51章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統第2章 前封建時代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1章 前封建時代和封建時代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33章 隋唐的地方政府體制第46章 草原帝國金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體宰相體制第24章 門閥政治的政治文化與門閥政治的末路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69章 清代的內務府和太監機構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57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2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變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3章 封建時代的過渡夏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11章 王霸之道兩漢1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轉換第6章 官僚帝國的時代從春秋戰國到秦漢第8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2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43章 宋代的科舉與學校制度第4章 封建時代的確立商第77章 總理衙門和總稅務司第41章 繁複的中央行政機構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33章 隋唐的地方政府體制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25章 考試帝國隋唐第29章 科舉制度2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16章 王霸之道兩漢6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9章 法家帝國秦1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23章 軍隊私人化的走向第42章 宋代的地方官制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18章 三國第7章 官僚制帝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國1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18章 三國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復古第35章 中唐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宦官專權的原因第13章 王霸之道兩漢3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體系第65章 明朝獨特的宗藩制度第56章 政治中樞的變遷1第60章 明代的學校與科舉制度1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40章 精緻繁複的網狀王國兩宋第22章 地方官制與行政區劃的演變第74章 轉型的陣痛晚清第55章 絕對王權明第18章 三國第18章 三國第62章 明朝的兵制第36章 軍閥政體五代十國第5章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第15章 王霸之道兩漢5第19章 九品中正制和戶調式與門閥政治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37章 武化結構與秩序第72章 清朝的朝貢和理藩體系